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3年內核心產業規模破1500億 自動駕駛等將加快制定法規

時間:2017-07-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不握方向盤,開車上北京五環,在當前已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可能也不會再驚動交警。

不握方向盤,開車上北京五環,在當前已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可能也不會再驚動交警。

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0年,部分領域的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和政策法規初步建立,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政策體系。

《規劃》提到的重點任務包括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加強人工智能領域軍民融合、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等6項任務。

為支持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充分利用已有資金、基地等存量資源,統籌配置國際國內創新資源,發揮好財政投入、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撬動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方支持的新格局。

3年內核心產業規模1500億

誰先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強國,誰就掌握了這輪科技革命的先機。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規劃》首先聚集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問題,提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系、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

需要突破的基礎理論包括加強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感知計算、人機混合智能、群體智能、自主協同與決策等。關鍵共性技術包括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跨媒體分析推理、群體智能關鍵技術、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與新技術、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等。

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發展研究院產業科技發展研究所所長劉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是個廣泛的概念,主要特點包括數據驅動,設備能夠自我感知、自我判斷、自我調整。”

《規劃》提到,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

“不僅國內,當前在其他發達國家也面臨許多技術瓶頸。在技術上,芯片、控制軟件、傳感器等核心部件需要突破。還有成本問題,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還是原來的產品、原來的價格,但因為是采用了智能設備而使成本增加,反而不劃算。”劉峰說。

搶占國際人工智能領域高地,《規劃》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在理論和技術層面,《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實現重要進展,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到2025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按照《規劃》預期的目標,2020年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30年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為新技術應用奠定法律基礎

除了技術方面的挑戰,人工智能的發展瓶頸還來自于倫理、法律等層面。就在今年7月5日,百度公司CEO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了北京五環就驚動了交警。

劉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評價說:“除了理論技術,另外有兩點挑戰,現在很少人提及:一是人工智能所需的大數據的權屬、價格該如何界定;二是智能設備帶來的法律責任還不明確,如自動駕駛汽車出現交通事故,誰該負責,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市場規則、法律制度層面的調整。”

對此,《規劃》有清晰的認識:人工智能是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系準則等問題,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規劃》提出,既要加大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限度發揮人工智能潛力;又要預判人工智能的挑戰,協調產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協調,最大限度防范風險。

在法律法規的調整完善方面,《規劃》明確,要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框架。

涉及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規完善具體包括,開展與人工智能應用相關的民事與刑事責任確認、隱私和產權保護、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問題研究,建立追溯和問責制度,明確人工智能法律主體以及相關權利、義務和責任等。

《規劃》特別提到,重點圍繞自動駕駛、服務機器人等應用基礎較好的細分領域,加快研究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法規,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開展人工智能行為科學和倫理等問題研究,建立倫理道德多層次判斷結構及人機協作的倫理框架。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