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南韓6月份半導體出口價格創下30個月新高,再次證明全球芯片需求持續成長。
根據南韓央行周一公布數據,6月半導體出口價格指數來到48.79,此為2014年12月以來之最,當時指數報49.05。
廣泛應用于PC的DRAM出口價格上升0.6%,與此同時,NAND快閃記憶體出口價格更是攀升1.9%。
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com報導,位于南韓平澤(Pyeongtaek)的三星記憶體廠正在加速擴廠,產業消息指出,東芝NAND產能僅能滿足蘋果七成需求,致使蘋果緊急向三星下單,三星積極擴充產能或與此有關。
三星日前預估Q2營業利潤將年增72%至14兆韓圜,相當于120億美元,將超越蘋果的105億美元,成為全球當季最賺錢企業。除此之外,三星預估半導體部門當季可創造151億美元的銷貨收入,超越野村證券預估英特爾同期間營收144億美元,這將使得三星取代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營收龍頭。
韓國的半導體實力有多強?
近年來存儲的持續缺貨和漲價,還有三星的營收屢創新高,讓大家充分了解到我們的鄰居——韓國在半導體方面有多大實力。
首先在存儲產業一馬當先。三星是韓國第一大企業,全球第一大DRAM企業,全球第一大NANDFlash企業,三星在2016年四季度仍然是DRAM內存產業的一哥,市場占有率高達47.5%。
而另一家韓國存儲廠商SK海力士的表現同樣出色,其2016年第四季營收達33億美元,市場占有率上升至26.7%,全球排名第二。
從市場份額角度看,三星和SK海力士兩家韓國廠商已經壟斷DRAM內存市場。三星和SK海力士從制程、技術、工藝、良率等幾方面都是吊打其他存儲企業的,在市場的地位穩固而難以撼動。這兩家企業,也是中國電子產業繞不開的兩座大山。
而中國的存儲器事業,起步晚發展慢,缺乏核心技術,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兆易創新、長江存儲、紫光國芯等企業相繼發展起來了,逐漸形成了中國的存儲器布局版圖,但是與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存儲器巨頭相比,中國還只能望其項背,中國的PC、智能產品、通訊設備等領域依然難以擺脫三星和SK海力士的掣肘。
其他元器件供應商有:KEC主營邏輯電路,分立器件等;HTC主營分立器件等;東部電子主營半導體晶圓代工;三星電機主營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
至于韓國面板廠商,也是一個Bug一樣的存在。
三星旗下的三星Display是全球第一大AMOLED企業,三星擁有完整的OLED產品線,包括頂級的AMOLED產品線。2015年,OLED屏幕的總出貨量達3.53億片,智能手機成為使用OLED的大戶,其次就是可穿戴設備和電視。作為OLED屏幕領域的領導者,三星掌控了這一部分市場,OLED屏幕在3-4年后,勢必會全面取代LCD屏幕。同時,三星在AMOLED屏幕面板市場上獨占高達95%的份額,連蘋果都要看三星的臉色。
LGDisplay是目前世界第一液晶面板制造商,隸屬于LG集團,近70%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據HIS統計,2016上半年LGD以24.9%的市場占有率取得領先地位。目前LGDisplay正在大力發展OLED,要成為全球OLED產業的中心。LGD目前是蘋果iPhone和iPad屏幕的主要供貨商之一。
對于中國來說,目前發展得比較好的面板廠是京東方、華星光電和天馬,據悉京東方已經拿下了蘋果的訂單,雖然目前技術和產能還比不上三星和LGD,但是未來徹底擺脫韓國面板,還是極有可能的。
電池廠商也不枉多讓。三星SDI是三星集團下屬的子公司,中國三星SDI分別在天津、上海、深圳、東莞建立了4個生產工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顯像管生產基地。2016年“炸機門”的三星Note7手機70%的電池來自于三星SDI。
LG化學隸屬于韓國三大集團之一LG集團,是其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LG化學為LG電子和蘋果手機提供電池,一直以來和三星是死對頭,但去年三星出了炸機門事件之后,曾與LG化學展開談判,有意將其列為智能手機電池供應商。
國內電池廠商已經打入了國際市場。如因為三星炸機門而聲名大噪的ATL,小米和魅族選用的飛毛腿、德賽。在消費類軟包鋰電池上,ATL的市場份額接近50%。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除了三星之外,蘋果、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手機廠商都在使用ATL的電池。(ATL是哪家??有沒有上市?)
韓國PCB生產廠家,比較知名的有大德電子,信泰電子,三星電機,LGInnotek等等。
韓國半導體封測領域除了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以外韓國本土的還有SFA半導體,Nepes,HanaMicron等等。
另外還有設備和材料領域。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韓國半導體是擁有多么強大的實力,尤其是在存儲方面。這是當年臺灣砸了無數錢,都不能攻下的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