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機器人的工作范圍遠遠不止汽車裝配流水線。
他們提供娛樂,照顧老人,甚至在城市街道上巡邏。機器人將入駐人類社會,它們將成為我們日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將在所有地方看到它們。
他們會在法庭上,評估誰更有可能潛逃、以及他們應該接受什么樣的判決。他們會去銀行,決定你是否有資格申請貸款。他們甚至會出現在人力資源部門,幫助公司決定是否真的需要雇傭你。
AI強大的力量也帶來了巨大的責任,所以,這個問題應該盡早得到重視——人工智能,即所謂機器后面的“大腦”,是否能勝任這個任務?隨著這個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像人類一樣”,邏輯認知上的混亂可能會出現并干擾它的決策過程嗎?
人工智能和它的創造者一樣,當然也會犯錯誤:現代GPS算法提供可能會不準確的信息,讓人的生命處于危險之中;聊天機器人經常會說奇怪或者瘋狂的東西;自詡為“安保機器人”的人工智能甚至可能從你的孩子身上碾過去。在未來,我們想要減少這些事件的發生,了解機器人如何“思考”是很重要的——它們是如何根據這些信息學習和行動的?
機器人就像嬰兒
引入機器人心理學家(robopsychologist)。他們在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學習和互動之間建立了一座橋梁,幫助人工智能獲取信息,從而使他們的決策變得更合理。他們還能夠分析了當代的學習和決策算法,并對它們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
在傳統心理學中已經應用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應用于人工智能。機器人就像一個人類嬰兒一樣,在智能方面是一張白紙。它的學習算法為它提供了獲取新信息所需的工具,類似于嬰兒用來觀察和學習新行為的機制。
然而,就像我們一樣,如果無人看管,人工智能也會遇到困難。這些結果導致了學習和決策錯誤——人工智能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機器人心理學家的工作是調整機器人的學習模式,以適應學習過程的修正和延續。
“反向”心理
上述的整個過程同樣可以被逆轉,人工智能學習模型可以用來增強和測試人類使用的程序。例如,學習一種技能或學習一門語言的新方法可以轉換為一種算法,它將被教給人工智能,然后通過觀察和修正以提高效率。
乍一看,這個新職業似乎有些牽強,但實際上它是非常實用且必要的。它源于這樣一個事實,即創造一個能夠思考、學習和做出明智選擇的人工智能,人們需要從一個已有的體系入手——這個體系就是人類的心理學。
“類人”機器人
讓心理學家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并積極地研究它,將有助于公司開發出不僅效率更高、而且更人性化的機器。這一獨特的特性也會讓他們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因為消費者們可以更容易地與人工智能互動。最后,機器人心理學家將會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用機器能理解的方式教授道德,使之“內化”并在決策過程中優先得到考慮。
在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中,這種新的、合乎邏輯的改進使得那些更像真實人類的機器人加快融入到我們的日常活動中。當然,就像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的其他領域一樣,這個新的心理學分支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