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這個熱詞不斷滲透在各行各業,連不溫不火的招聘行業都在喊通過人工智能提高招聘效率,上個月看到獵聘在六周年上推出了兩款人工智能產品,也是在6月智聯招聘CEO也在講人工智能。這種新玩法的探索,這個動作也將整個招聘行業的競爭維度拉升到人工智能的高度。
未來階段,招聘行業競爭的維度總結起來就是三個關鍵詞:大數據、人工智能、生態,大數據是基礎,沒有大數據就無法做到成規模和體系的高效率招聘;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為的是讓企業更有效率的找到所需人才,人才也能高效率的匹配到用人單位;生態其實就是組合拳,在豐富的招聘生態下,每一方參與者都能實現角色的轉型和升級。
年初,百度公司CEO李彥宏說,2017年將是移動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分水嶺,是人工智能元年。事實上,距離1956年,10位科學家在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這個概念,人工智能已經走過了60年。
招聘業低維度的競爭已經是過去時,未來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手里有砝碼嗎?
上述這個問題或許值得所有身在招聘業的玩家深思。招聘作為一個有很長歷史的細分領域,即使從網絡招聘開始算起也已經很多年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日新月異,招聘行業也迎來了變革的深水期,在新形勢下,解構招聘未來密碼就得靠硬實力了。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迄今為止,獵聘在獵頭端、企業端和經理人端積累的用戶數分別超過了25萬、50萬和3500萬,獵聘平臺上每天發生的行為數據超過1億條。這些源源不斷的數據沉淀是獵聘布局人工智能戰略的核心籌碼,也為獵聘的大數據研究以及深度學習提供了可能,這些海量的基礎數據是很多招聘平臺缺失的。如果說2017年是招聘領域的人工智能元年,那么同時也意味著招聘行業第一階段的競爭已經結束,如果在第一階段沒有完成用戶量、用戶行為數據等的積累,就相當于沒有拿到第二階段競爭的入場券。
智聯招聘CEO郭盛曾在某大會上也發表了他的對人工智能的看法。他強調人工智能將主要帶來對偏理性的、初級和重復性的工作的沖擊,對就業市場的長期和整體影響是正面的,但可能產生短期和局部沖擊。”同時,他指出“目前我們看到就業形勢非常好的行業是交通運輸業,但是我們認為這個行業在未來將有非常大的危機,隨著算法越來越精確,以及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需要的司機將會越來越少,因此交通運輸業吸納的就業人口也會變少。另外,就業情況良好的互聯網行業,也有一些職業正在慢慢減少。如計算機算法已經代替網絡編輯,新聞可以變成自動抓取,自動生成,從智聯招聘的數據來看,網絡編輯這一職業正在以14%比例下降”。
當獵聘、智聯等行業第一陣營的招聘平臺都轉換賽道,開始血拼人工智能時,沒能及時趕上來掉隊的招聘網站就會越來越被邊緣化,境況越來越被動。
各個行業都是如此,比如資本和創業者殺的火熱的共享單車市場,起初在摩拜和ofo小黃車的示范效應下,創業者前赴后繼的涌入。在摩拜和ofo占據規模優勢下,近期陸續很多共享單車企業傳來倒閉消息,市場洗牌在即。
“共享單車這場戰爭,已經從最初野蠻的鋪市場,看誰家投入的車多,進化到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思維指導運營,使得單車的運轉效率更高的階段,小玩家已經玩不起了。”類比招聘業,競爭也早已從收發簡歷向人工智能驅動下的行業新生態轉變,用數據分析支撐運營決策,讓求職和招聘變得更聰明。在招聘行業的高維競爭時代,人力資源這個產業將加速劇變。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