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是公認的發展趨勢,但能源行業的高度集中和政府管制是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硅谷時間7月14日,遠景能源聯合微軟、ARM、埃森哲發起成立全球能源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技術聯盟,旨在加速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
在2015年11月發布的研報中,埃森哲預測,到2020年,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64070億元,約占中國GDP的7%。
遠景能源創始人張雷在接受《財經》獨家采訪時表示,全球能源市場正在從集中式供應向網絡化、分布化發展,但是太陽能(000591,診股)和風能不可能24小時發電,可再生能源間歇性、不穩定的特質,正是能源物聯網的機遇所在。
現年41歲的張雷曾任道達爾石油公司能源交易戰略分析師,也曾在金融機構負責能源金融產品的定價,2007年回到家鄉江蘇江陰創建遠景能源,該公司2015年起躋身中國風機制造商前三。
上述聯盟中,微軟通過Azure提供云服務,包括數據的存儲與計算;遠景EnOS平臺提供能源物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埃森哲通過企業級服務的經驗來集成應用和解決方案;遠景也計劃通過與ARM合作將物理資產數據收集到EnOS平臺上。
聯盟之外,張雷此次美國之行意在找到更多服務層的合作伙伴,比如北美電網大數據企業Autogrid、GridX,物聯網安全企業Protectwise作為第三方開發者,基于EnOS平臺開發應用。
EnOS是遠景能源于2016年9月推出的能源物聯網平臺,目前已經接入發電、用電、儲能等100GW能源資產,其中包括北美最大的新能源運營商Patten能源、美國大西洋(600558,診股)電力公司以及中廣核集團,連接著超過5000萬個傳感器和智能設備。未來這一平臺將運用于六大領域,包括風能、太陽能、發電廠、儲能、電動汽車及充電樁、配網及用電。
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提出落實能源革命戰略的七個方向,推動能源互聯網發展便是其中之一,并公布了首期56個示范項目。眾多能源企業都想從這一政策利好趨勢中分一杯羹。
遠景能源是最早倡導能源互聯網的企業之一,在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IOT)概念興起后,遠景轉而使用后者,但內涵基本一致。
“以前的能源平臺都是相對封閉的,只是某款硬件某個垂直領域的一個解決方案。遠景的特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所以你可以在上面放很多智能應用,有很多設備、傳感器接入。”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包嘉峰告訴《財經》記者。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遠景與香港中華電力的合作試點。在該項目中,遠景EnOS平臺接入一定量的香港中華電力用戶,在高峰時間段,遠景EnOS分析通過傳感器收集到的用電數據,發起需求側響應,例如讓用戶把空調調低2度,從而降低用電負荷,保持電網穩定。需求側管理之外,EnOS還搭建了一套發電資產管理、配網信息優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在削峰填谷的同時,為香港中華電力拓展園區、樓宇、家庭的能源管理。雙方同時也在探討電動車、儲能等新業務的合作可能性。
此前,香港中華電力也是微軟的客戶之一,當問道是否會與原有的微軟云業務有沖突時,包嘉峰告訴《財經》記者:“很多客戶會買微軟的云,但使用方式不是最高效的,而遠景了解能源行業,它的解決方案可以提升服務效率,所以有共同的客戶是最好的。”
遠景EnOS的第一步是在一個區域找到一個合作案例,然后把類似于香港中華電力這樣的案例擴展到其他城市,比如新加坡、中國、倫敦。
如何開拓下一個市場,遠景主要從四點評估:當地的光纖及通信能力、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單個案例是不是有足夠大的影響力,以及是不是今天合作伙伴的優勢都能發揮出來。
除了找到園區與智慧城市的合作點,包嘉峰也希望能夠在中國先找兩個省和一些典型園區做示范。目前微軟已經有一個十幾人的團隊專門服務遠景能源。
尋找美國的開發者之外,遠景還將在EnOS平臺中放入自己的應用軟件,比如之前已經研發的格林威治、EnOSWind和基于分布式光伏的阿波羅平臺。
遠景能源也不斷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行業頂尖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經戰略投資北美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ChargePoint、智能電網大數據公司AutoGrid、歐洲最大的儲能公司Sonnen及歐洲可再生能源管理軟件BazeField。
在今天北美應用層合作伙伴的案例中,AutoGrid與ChargePoint都將加入到對香港中華電力的服務中來。
除了清潔能源的發展,電動車行業的發展也可能改變未來的能源市場。遠景能源光伏業務總經理兼戰略品牌負責人孫捷曾經跟同事計算過,如果北京十分之一的車改成電動車,要新增100GW的裝機,電網將會受到巨大的沖擊。這就需要有一個能夠打通用電、充電的平臺來調峰平谷。
孫捷向《財經》記者介紹說,以后電動車發展成熟,電動車電池電量富足,可以反過來給電網充電;充電樁的電用不完時可以發指令,讓安裝了傳感器的車自己過來充電,價格也會更便宜。
對既做平臺又做軟件還提供解決方案的遠景來說,EnOS平臺的商業模式相對復雜。
對平臺上的應用來說,遠景收取平臺服務費,類似于蘋果從應用商店抽取開發者30%的分成費。在應用層面,除了集成開發者的應用,遠景也有自己的開發軟件,這部分按照年費或者容量賣給客戶。
如果客戶需要的不是一個軟件而是服務,遠景會提供一個報告給客戶,最終每個月收取報告費用,類似于賣給客服完整的解決方案。比如電站運維服務,就是幫助電力商管理客戶的物理資產。
孫捷解釋說:“這就好比我在你家的空調中裝一個傳感器維護空調運營,一年收取10元的年費。其中2元錢是硬件費用,還有8元是人力、服務的費用。如果客戶認為軟硬件解決方案太貴,也可以只用平臺,自己開發。”
在賣風機的同時,遠景能源推出了“格林威治”平臺計算風力資源,優化風機場的機位與選址,也通過WindOS智慧風電管理系統管理風電資產。此外,遠景還做了阿波羅光伏平臺,用以打通光伏資源。
但是,盡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是公認的發展趨勢,但全球能源市場中的絕大部分,現狀仍是供應高度集中,市場相對封閉,屬于政府管制行業,政策壁壘很高。這意味著,能源物聯網可調動的資源依然有限,在拓展資源的同時,必然會觸及既得利益。這些都是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