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機廠商億航被爆突然裁員70多人,之后沒幾天知乎網友爆料,另一家老牌無人機廠商零度智控裁員約五分之一,大約100余人。這些事發生在2016年年末。
全球消費無人機市場70%的市場份額都掌握在大疆的手里,大疆創新2016年銷售額接近100億元,雖然零度智控依靠小型無人機成功的挽回了一部分市場,但現在的裁員也從側面說明了自身擴張遇到了問題。
可就在剛剛步入2017年沒幾天,消費級無人機行業再傳噩耗,Parrot裁員1/3,約290名員工,以此精簡產品線,放棄娛樂無人機轉做行業應用。這個四軸無人機的開創者,雖然在大疆出來之后它的市場份額下降但一路保持在10%左右,屈居第二,但這位行業老大哥也都做的沒信心準備放棄了?
緊接著,2017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開幕,從去年火爆的100多家無人機廠商,到今年的不足40家,無人機曾今被媒體熱捧同時也帶來了資本熱潮,甚至希望借此提高中國制造的口碑,但就在短短的一年時間,曾經的風靡已經早已消失殆盡。
此時的無人機市場,是走向了衰落還是走到了瓶頸?其實不然,喧囂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早是大局已定,但無人機真正的戰場并沒有停止,在工業領域無人機又一次打響了戰爭的號角。
工業級無人機步入增長快車道
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無人機的銷售規模達到20.8億美元,未來的發展速度將超過軍用、消費級等無人機,年復合增長率可達21%,成為刺激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到2020年,預計全球工業無人機(旋翼機)的市場規模可達到51億美元左右。
工業級無人機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國內外都在積極拓展其應用范圍,目前主要應用于測繪、石油、電力、林業、海洋、勘探等領域,同時在緝毒緝私、邊境巡邏、治安反恐、救災搶險等方面也實現了很大突破。而隨著工業無人機領域開始步入增長快車道,愈來愈多的公司和資本也將工業無人機看作無人機領域的下一個爆發市場,雖然工業級無人機相對于成熟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但相應的機遇也在此顯現。
即將成為下一個新的藍海之前,國內的無人機廠商也紛紛展開行動。其中,來自東北的無距科技順應國內工業級飛控市場需求,憑借多年相關領域行業研發經驗,成功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國內首款擁有高速飛行、垂直起降及遠距離多點懸停作業能力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以及一款擁有超廣視角、高機動性及穩定性等特點的矢量多旋翼無人機。這兩款產品在「尖兵之翼」展會上一經亮相便引發廣泛關注。
近日,無距科技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展示了這兩款全新的產品及最新工業級THEONE-I型飛控。其中,全新“無距”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采用電池動力,可垂直起降,最大巡航速度達120km/h、最大巡航時間達1.5h,且具備優秀的無人機環境感知能力,可實現跟蹤識別、視覺避障等優勢環境感知及視覺功能。其優勢功能幾乎可適用于行業級各領域細分市場。對目前國內行業主流機型形成替代作用,真正實現一機多用,這些參數都讓它在目前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的擁有非常高的領先地位;而“遼”矢量多旋翼無人機則是一款專業的定制化矢量傾轉多旋翼無人機平臺,同樣采用電池供電,具有獨特的X型獨立旋轉旋翼結構、百公里加速僅需6秒,是得其擁有傳統多旋翼無人機難以企及的機動性和穩定性;至于最新工業級THEONE-I型飛控則具有同時可支持3D建模及視覺路徑規劃的能力,采用了自研FPGA,其性能與常規工業級飛控產品相比提升了700倍之多。
無距科技等廠商的積極行動還有一個原因,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的擴張速度基本在50%左右,遠超全球工業無人機市場20%左右的增幅。在高增長市場的推動下,中國一些有實力的廠商開始加速挺進,搶占工業無人機這個格局未成的大市場。
消費級無人機玩法在這里失效
無人機從消費級向專業級的轉變,其對系統的持久性、生存能力和可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早期民用無人機市場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真正的「軍用技術」溢出引爆的,盡管不少消費級無人機將它們“玩壞”,但工業級無人機在技術層面的要求同樣沒有折扣,特別是當無人機平臺被應用于民用工業級時,可靠、穩定、高性能等指標不能丟。所以在機體、動力裝置、傳感器、通信、指揮與控制系統上的相關技術又需要不斷提高和突破。
在這種背景下,曾經扎堆的新品、花樣的噱頭、甚至各種異想天開的使用場景,這些消費級無人機的玩法在工業無人機面前就變成了「過家家」,完全行不通。而行業早期的以次充好,很多創業公司沿用消費級無人機的一些「PPT」玩法等等早已消失殆盡,用真實實力和真實數據說話逐漸變成了行業共識。
工業無人機更像是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工科小伙,大家需要的并不是外表,而是真正內在的實力,可靠、穩定、高性能等等這些可以用數據量化的才是他們極致的追求,而這就需要這極度考驗廠商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應用落地方面的能力和持久力。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級無人機制造應用現在仍處在起步和示范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化市場。但工業級無人機是一塊很大的「潛力蛋糕」,在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引導和相關促進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工業級無人機的制造和市場應用將在未來幾年實現較大發展。
格局未明,誰能率先登頂?
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可以說是方興未艾、格局未明。作為主推消費級領域的無人機廠商,大疆創新、Parrot、零度智控在工業無人機方面逐漸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名的大疆飛控,零度雙子星飛控等都只停留在了工業領域比較初級的階段。
因為對于特定的行業應用,光有飛控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配套的總體設計和載荷設備開發。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試錯和實驗的過程,奇蛙智能總經理郭力也曾表示“原先專注消費級市場的企業不一定能適應好工業級市場,轉型并非是坦途”。因此,不僅是眾多國內的無人機企面臨著滑鐵盧之役,國外企業同樣是一片哀鴻遍野。
去年下半年開始,先是美國無人機老大3DRobotics徹底退出無人機硬件市場,緊接著則是GoPro進軍無人機市場受挫,到今年年初,法國的Parrot裁員1/3并放棄消費級無人機轉做行業應用,而曾經被譽為最酷的無人機公司Lily發出了一封題為“旅程的結束”的郵件,宣布關閉公司。而很多無人機企業即便掌握了固定翼、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飛控與導航核心技術并有成熟的系列產品,但主要靠研制的低成本仍很難將產品與對手拉開差距。
因此想要在工業無人機領域占有一席位置,必須要從核心飛控到整機,從后臺到前臺,全面的發展,而這和沈陽無距科技這家公司的發展路徑非常相似。無距科技從2015年成立起就不斷的積累技術成果,已申請自主知識產權專利52項,其中授權15項,軟件著作3項,且其自成立以來已研發生產并上市多款產品,包括:THEONE-A系列農用無人機飛控、THEONE-F固定翼無人機飛控、高精度RTK定位與衛星測向、雙目自主避障系統等人機飛行控制系統及相關智能配件產品等。
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們此次厚積薄發在「尖兵之翼」推出傾轉旋翼無人機,簡單來說這款產品可結合兩種機型飛行及作業優勢,是國際領先且公認的高效飛行方式,目前只被美國、以色列等少數國家所突破和掌握。而另一個殺手锏THEONE-I飛控,則是在運算速度方面比常規飛控產品提升700倍,支持3D建模及視覺路徑規劃,而且可實現并行通信、真正實現一機多控,同時控制最多700架飛機同時進行起降編組作業。
而這兩款產品的發布也讓沈陽無距科技將在中國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的優勢逐漸凸現出來,同時引領工業無人機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工業級無人機市場需要無距這樣的“尖子生”加入,雖然是一小步,卻更像是一大步,未來這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許將會成為它率先登頂的絕美之作。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