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機器人之父"走適合國情的路

時間:2017-07-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以人名命名的上市公司在中國股市中為數不多,如隆平高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登海種業("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以人名命名的上市公司在中國股市中為數不多,如隆平高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登海種業("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如今,又出現了一家這樣的上市公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的名字命名的。

原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蔣新松,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國機器人事業的開拓者,在多種機器人研究、開發、工程應用及產業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創建了國家機器人技術研究開發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機器人學開放實驗室,建立了機器人學研究及機器人技術工程化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1984年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199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提出智能機器人應用于海洋

1977年,蔣新松在中科院自然科學規劃大會上提出了發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設想。在他和一批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被列入1978年至1985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發展規劃。

1979年,蔣新松提出把"智能機器人在海洋中應用"作為國家重點課題,并把"海人一號"水下機器人作為最初的攻堅目標。1985年12月,由蔣新松任總設計師的中國第一臺水下機器人樣機首航成功,1986年深潛成功。隨后,我國首臺"CR-01"6000米水下自治機器人研制成功,并于1995年夏天在太平洋海試成功,初步完成了我國實驗區內太平洋洋底探測任務,為我國進一步開發海洋奠定了技術基礎。

闖出適合國情的自動化發展道路

作為"863計劃"自動化領域的首席科學家,蔣新松卓有成效地指揮了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技術攻關。在他的領導下,我國CIMS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獲得美國SME"大學領先獎"和"工業領先獎"。

蔣新松對"863計劃"的貢獻不僅體現在許多技術路線的建議和決策,對具體科研項目的管理和指導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性建議。他重視國外先進經驗又不照搬,與眾多從事"863計劃"研究發展的專家一道闖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自動化發展道路。

公司發展成知名高科技企業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蔣新松開創的事業的基礎上,又取得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龍一號"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水器、旋翼無人機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現場總線技術為代表的工業自動化技術研究取得了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所牽頭研發的工業無線網絡技術成為國際標準;"新松公司"--這個以蔣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高科技企業。

蔣新松說過:"生命總是有限的,但讓有限的生命發出更大的光和熱,讓生命更有意義,這是我的夙愿。我只講生命的質量,不求生命長短的數量,活著干,死了算!"在他看來,他生命的最大意義莫過于為祖國和科學獻身。這就是他的追求。他說:"祖國和科學,我心中的依戀和追求。"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