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強化AI和AR 谷歌自主芯片從蘋果挖人

時間:2017-06-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最近的一個例子便是小米購買了ARM的授權后,設計研發出SurgeS1芯片,并裝配在小米5C手機中。LG或可通過同樣的合作模式東山再起。

據外媒(AndroidAuthority)報道,谷歌在前不久聘請蘋果工程師馬努·古拉蒂(ManuGulati)擔任谷歌“首席SoC架構師”,領導處理器硬件的研發。古拉蒂至少擁有15項與芯片設計相關的專利,曾領導蘋果A系列芯片的設計。人才招聘似乎暗示著谷歌有意在未來的Pixel手機中使用自家設計的SoC。

當“親兒子”系列手機從Nexus的廉價親民過渡到Pixel的高端旗艦,意味著谷歌開始直接與蘋果和三星在高端機市場展開競爭,而后兩者均在其旗艦手機中使用自主處理器。對于希望后來居上的谷歌而言,采用自主設計的移動SoC不僅有助于鞏固品牌地位,還可以推動谷歌晉級移動硬件領導者行列。

傳統上被認為是軟件公司的谷歌近來頻繁在硬件上制造新聞。久有傳聞稱,谷歌希望在硬件上推行強硬立場解決安卓手機的碎片化頑疾,同時推動新系統功能的普及。目前谷歌已經在瑞芯微電子生產的Chromebook筆記本上收緊了對Chromebook的硬件規范,未來有可能在安卓設備上做同樣的事。關于未來移動設備的形態,谷歌有一套自己的設想,而自主硬件似乎是實現這一愿景的必經之路。

什么樣的芯片?

目前的第一代Pixel使用的是高通的SoC。全球絕大多數智能手機OEM廠商均采用高通產品,旗艦手機更是幾乎清一色的高通處理器。設計一個定制硅片是昂貴且耗時的過程,因此絕大多數產品制造商都依賴從專業芯片公司采購芯片。不過來自ARM公司的新許可和開發選項讓更多有自主芯片夢的小公司有了夢想成真的機會。ARM是一家英國半導體設計與軟件公司,ARM自己不產處理器,主要提供IP授權給半導體合作伙伴(高通、蘋果、AMD及三星等),后者使用ARM的架構、設計以及開發工具推出各自的處理器,最后再供應給OEM廠商或自用。

最近的一個例子便是小米購買了ARM的授權后,設計研發出SurgeS1芯片,并裝配在小米5C手機中。LG或可通過同樣的合作模式東山再起。或者,ARM為其合作伙伴提供“BuiltonARMCortexTechnology”授權,允許后者在現成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細微調整,并以各自的品牌名推銷定制后的產品。高通最新的Kryo280CPU便是如此。

谷歌甚至可以對CPU進行主要層面的調整以滿足特定需求,打造出深度定制的芯片。高通使用同樣的方法打造Kryo和Krait,三星打造Mongoose,而蘋果一直以同樣的方式開發其A系列芯片。

最有可能的是,谷歌會在第一代產品上采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參考ARM方案,進行自主設計并增加額外的SoC處理單元,以滿足增強成像、數字信號處理(DSP)和AI運算的需求。如果谷歌有一些更具體的需要,也不排除進行更高級的CPU定制設計。不過外媒作者認為ARM的BuiltonCortexlicense應該是初代產品最合適之選。

還有一種猜想認為,谷歌可能尋求將其TPU結合到移動設備中。谷歌的TPU專門針對機器學習進行了優化,谷歌所有基于云的智能服務——包括語言翻譯和圖像識別——均在TPU上運行。如何將TPU的能耗降到移動設備水品會是個棘手問題,不過一個縮水版TPU與傳統CPU相配合,實現手機端的機器學習并非完全不可能。

為何谷歌要自己造芯片?

既然高通公司已經提供了功能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為何谷歌還要費力研發自主芯片呢?

合乎邏輯的原因是某些谷歌想做的事目前硬件水平無法實現,或者是谷歌希望加快某些任務的效率。近來谷歌已經在機器學習方面取得諸多進展,移動設備上實時的文本和語音識別讓人驚艷。不過蘋果前不久炫耀其自主SoC的圖像識別速度是Pixel的6倍。面對對手的挑釁再考慮到未來復雜任務對專業處理能力的需求加大,谷歌有理由希望用定制芯片為任務提速。

語音助理不斷占領主流使用場景,谷歌也將“谷歌助手”打造為智能設備組合的核心。通過掌控芯片設計,谷歌可以實現低功耗的聆聽待命、更出色的實時翻譯和圖像識別。

語音助手之外,其他谷歌服務也能從自主硬件上獲益,比如改進攝影HDR處理時間和功耗。視頻任務和Tango增強現實應用也可獲得類似的優化。

總結

通過自主芯片媲美蘋果三星的同時,谷歌也有更具體實用的計劃,即通過自主芯片最大限度發揮其智能算法、機器學習運算以及增強現實的潛力。

馬努·古拉蒂曾為蘋果和其他高端芯片制造商工作,他的專業知識是谷歌實現芯片愿景必不可少的財富。完成招兵買馬之后,谷歌首款移動芯片的參數和發布日期尚不得而知。外媒推測研發時間可能會耗時兩年。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