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火爆程度不言可喻,吸引眾多企業爭相布局,引發一波投資熱潮。隨著技術的深入研發,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漸寬,前景也被大眾所看好。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7.8%的受訪者看好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受訪者希望我國的人工智能可以更多地應用在醫療衛生(69.3%)、教育學習(56.7%)和交通出行等領域(55.7%)。
從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普遍看好,而醫療、教育和交通出行領域未來應用更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日常生活中我也常使用語音識別和智能家居類的智能設備。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發,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產品出現。
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教授蘇劍波指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在學術上很熱,但是在產業轉化上各有千秋。“不是誰研究做得好,誰的產業轉化得就好。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在技術上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究竟能在哪個領域落地并形成產業,需要與國家戰略、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相結合”。
目前人工智能更多是一種計算智能。“AlphaGo(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程序——編者注)最令人震驚的是,機器用計算這一個方法來逼近人類智能中并不只是依靠計算完成的智能。但是機器在計算上還能多大程度地模擬人類智能尚沒有定論。在人類的發明創造中,直覺、靈感、頓悟等帶有濃厚個人色彩的智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這些都是目前的計算智能還不具備的
關于人工智能的展望
除了上面的應用之外,人工智能技術肯定會朝著越來越多的分支領域發展。醫療、教育、金融、衣食住行等等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有所滲透。
當然,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有人鼓吹人工智能萬能、也有人說人工智能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或者受市場利益和趨勢的驅動,涌現大量跟人工智能沾邊的公司,但卻沒有實際應用場景,過分吹噓概念。
不管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迅速發展,都應當基于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短板,踏踏實實做研究,找方法來彌補、提升技術。作為一家擁有7年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的公司,也將會一直秉承著“慧聯世界”愿景,推動服務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智能機器人上的發展。
鼓勵青年關注和參與人工智能發展
調查顯示,63.3%的受訪者擔心人類過于依賴人工智能,53.4%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能存在個人隱私和信息泄露的風險,51.5%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能的技術存在漏洞,還有46.2%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能會取代部分勞動力。
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崗位教授、人機交互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人機交互的本質是共在。“人類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機器人不具備的,機器人形式化的工作又是人所望塵莫及的。所以,把人類的優點和機器的長處結合在一起,形成人機環境交互系統是一個重要命題”。
劉偉強調,在人機交互中數據非常重要。“數據有指向性。一個數據可以有多種含義,人類可以理解,但是機器只能按照規則從一個角度看待數據。如何研究數據是目前人工智能的一個瓶頸。”另外,劉偉指出,對于機器人來說,完成簡單動作要比復雜的推理難。“機器人可以在推理計算上輕松超越人類,但卻需要通過數十萬張圖片才能識別出一只貓”。
對于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建議鼓勵青年關注和參與,并支持企業在技術上進行探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以上內容由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中國戰略機器人網、維科網、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