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走進日常生活 成日本“明日之星”

時間:2017-06-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軟化”硬邦邦的機器人是日本目前的研究重點。日本機器人協會今年4月成立相關協會來研究適合機器人的軟性材質,以便讓機器人更接近人類、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日本將機器人列為“挽救日本經濟的明日之星”。

日本企業界比政府更早預見機器人前景無限。早在1986年,本田汽車公司就秘密打造出首個人形機器。2000年,這臺機器人首次在日本汽車展上露面,靈活模仿人類動作的樣子立即引起全世界矚目。

在勞動力不足、日元高漲的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壽司業也開始構思會做壽司的機器人。當時已有了旋轉壽司輸送系統,為業界節省至少20%的人工成本。現今的壽司機器人本事更大了。壽司行業經常舉辦“人與機器人”比賽,結果一再顯示,在速度上,人力絕對無法趕超機器。預計今后在壽司機器人的協助下,壽司價格可能低至每盤80日元(約合人民幣5元)。

“軟化”硬邦邦的機器人是日本目前的研究重點。日本機器人協會今年4月成立相關協會來研究適合機器人的軟性材質,以便讓機器人更接近人類、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日本科研界在爭取讓機器人更人性化方面,不止于材質,甚至還有人類般的觸覺。慶應大學研發的一臺人手機器就有了“觸覺”。它通過判斷物體的大小,來決定用多少力道取物,像端酒杯、抓薯片這樣的事情等都難不倒它。

2015年,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就出現一家“全自動化”酒店,服務員全是機器人。兩年的試行結果顯示,這個經營方法可行。該酒店創辦人澤田秀雄說:“開始引進時,很擔心機器人會把人嚇跑,也擔心會有安全問題。后來發現,這個創意讓人感到興奮,因為酒店讓客人充滿對未來世界的聯想,機器人服務漸漸成了賣點。”

使用機器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約員工成本,這家有144間客房的酒店只有6個員工。另一大好處就是解決了語言問題。在日本,在機器人身上裝外語系統要比聘請外語人才容易得多。

不過,人們開始擔心人工智能會成為“職業殺手”,剝奪人類就業機會,引發空前的失業潮。“無人化”社會是怎樣的狀態?如何在用人和用機器之間尋求平衡?這都是機器人普及化后人類應該思考的問題。

東京大學研究新媒體的水越伸教授表示:“產業革命和新科技都會存在利弊,這就像有了手機和互聯網后,我們看到它們的好處和壞處一樣。然而,科技革新是在人類主導下進行的,關鍵在于如何應用。將工作交付給機器人,不代表他們可以取代我們。”他認為,在科技革新之際,人類應當思考如何善用科技,使生活更有意義。他表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時代的這層意義是人類今后需要思考的主要方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