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工信部:七舉措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

時間:2017-05-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5月24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羅文、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介紹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中國制造2025”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實施兩年來取得明顯成效。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創新驅動和政策激勵,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業邁向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

5月24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羅文、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介紹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頂層設計基本完成

“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兩年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穩定工業增長,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辛國斌表示,目前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國制造2025”為引領,11個專項規劃為骨干,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工業“四基”發展目錄等綠皮書為補充,各地落實文件為支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各方面協同的政策體系。具體來看,有以下幾方面突破:

工業基礎能力穩步增強。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卡脖子”問題得到初步解決,產業技術基礎不斷夯實。

智能制造水平繼續提升。目前標準體系框架初步建立,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重點行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明顯提升,個性化定制、協同研發制造快速興起。

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我國已成立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增材制造創新中心也已初具雛形,培育建立了19家省級創新中心,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不斷深化,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載體不斷涌現。

質量品牌建設取得新進展。產品實物質量不斷提升,原材料、重大裝備等領域部分產品質量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企業和產業集群品牌培育成效顯著。

城市試點示范開局良好。工信部已經批復同意寧波等12個城市和4個城市群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各試點城市結合實際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在轉型升級新路徑新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目前,實施“中國制造2025”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支持制造業企穩回升、提升制造業能力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實現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和利潤總額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高0.9、9.8個百分點。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高4.2、4.3個百分點,制造業運行穩中向好的趨勢顯現。

從七方面提高發展質量

未來,我國制造業的一些突出問題也不容忽視,工業基礎能力有待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質量品牌建設有待增強,企業成本負擔有待減輕,人才隊伍有待強化。

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在七個方面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

一是攻關鍵。以高端裝備、短板裝備和智能裝備為切入點,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知識經驗積累,持續提升自主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

二是強基礎。深入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和一條龍應用計劃,啟動實施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新材料、機器人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三是抓示范。扎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區建設,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鼓勵因地制宜、先行先試。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爭取在金融、土地、人才以及改革創新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

四是促融合。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分類推進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智慧園區建設。積極培育“互聯網+制造業”新模式,加快推動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雙創平臺。

五是提質量。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工程,開展優質制造行動,建立優質制造標準體系。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制造業企業開拓創新、追求卓越,苦練內功、精益求精。

六是育人才。深化產教融合,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制造業人才供給結構。完善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積極性,更好推進成果轉化。

七是優環境。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導各地圍繞優勢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三措施力促核心技術攻關

針對如何以高端裝備、短板裝備和智能裝備為切入點,狠抓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問題,辛國斌表示,雖然我國是制造大國,但不是制造強國,目前制造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很多產業還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為此中國政府出臺“中國制造2025”,推進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辛國斌進一步指出,裝備制造業是制造強國的核心,經過多年持續攻關,我國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下一步,工信部將以高端裝備、短板裝備和智能裝備為切入點,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要采取以下三點措施:

———繼續實施“核高基”、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飛機、“兩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深入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等科技創新重大項目。

———組織開展重大短板裝備工程,集中支持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所急需裝備的工程化、產業化項目。

———加快突破傳感器、工業軟件、工控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等短板制約,實現一批智能裝備和系統的工程化、產業化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更多地使用傳感器、更多地使用工控系統和工業互聯網系統實現智能決策。辛國斌表示,我們要突破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頸,要把這些工作做好。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