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摧毀”的崗位還不算多

時間:2017-05-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機器人并沒有摧毀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太多的行業領域,如醫療保健或者個人服務,都相當抵制自動化技術,因而抑制整個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硅谷到達沃斯,評論家們紛紛警告稱,由于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飛快發展,數百萬人將會失業。就經濟預測而論,這種機器人引發大災難的論調顯然令人寒心。它也令人困惑,容易造成誤導。

說它令人困惑,是因為它與真實情況完全不一致;說它容易造成誤導,是因為它完全搞錯了一個問題:機器人并沒有摧毀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太多的行業領域,如醫療保健或者個人服務,都相當抵制自動化技術,因而抑制整個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

“機器人”是任意可做人類曾經做的事情的設備或者算法的簡稱,既涵蓋組合機床和恒溫器,又包括洗碗機和飛機票價搜索網站。從長遠來看,這些技術進展都是好事情。通過使得社會能夠用同樣的員工提升生產力,自動化技術成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一大驅動力。

末日預言者們聲稱,這一次不一樣了,技術變革如此深刻,如此快速,因此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將不得不領取失業救濟金,又或者只能夠從事卑微的低薪水工作。

失業率下降,生產力放緩

要是現實情況并不是往截然相反的方向發展,那這種悲觀論調聽上去很有道理。美國有諸多的問題,但創造就業并不是其中的一個。4月,私營部門非農就業率連續第86個月上升,創下有記載以來最長的連升記錄。

今年美國每月新創造的就業機會平均達到18.5萬個,考慮到它的人口統計情況,該數字是該國能夠支撐的水平的兩倍多。這促使失業率下降至4.4%,創10年以來的新低,同時低于大多數的“充分就業”預估。據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稱,由于勞動力越來越短缺,普通工人的年工資增幅從2012年的2%提升到3%以上。

如果說自動化技術在快速地取代工人,那其余工人的生產力應該也隨之快速增長。相反,生產力的增長——工人每小時產出——在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呈現低迷,其中包括制造業。

在本周公布的一項有說服力的研究中,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以下簡稱“ITIF”)會證明,人們對于技術摧毀工作崗位的假想并不屬實。

該獲產業支持的智庫組織的總裁羅伯?阿特金森(RobAtkinson)和研究者約翰?吳(JohnWu)查閱了1850年以來的政府數據,以此來估量增長緩慢的行業流失的崗位和快速增長的行業所創造的崗位,崗位的創造和破壞多大程度上是受技術和其它力量的驅動。按照這種估量方法,目前因為技術進步而流失的崗位相對于總就業人數的比例是有記載以來最低的。

這怎么可能呢?一個出現來自中國的貿易沖擊和金融危機的時代理應出現勞動力市場的快速洗牌。但我們忘記了過去是多么地動蕩。研究論文作者指出,在1800年代和1900年代,當時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農業因為奴隸制的結束、西部的開拓、生產機械化和小型家族農場的整合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1960年代,辦公室工作的擴張創造了88.5萬個清潔工崗位,不斷增長的醫療保健支出創造了70萬個護士崗位,嬰兒潮創造了60多萬個高中教師崗位。

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沒想象中多

技術仍在摧毀工作崗位——只不過放緩了。這部分因為美國的消費趨向于無法輕易自動化生產的商品和服務。上周離世的95歲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WilliamBaumol)長久以前就提出,未來社會將會把更多的收入用于生產力停滯不前的行業領域的消費。想想莫扎特弦樂四重奏曲吧,必須要給四個樂師報酬才能演奏出來,也就是說這種服務200年來的生產力增長率為零。隨著增長停滯行業的產量份額的上升,整體的生產力增長會趨于放緩。

據休斯頓大學專注于研究經濟增長的經濟學家迪特里希?沃爾拉特(DietrichVollrath)估計,自1980年代以來,“鮑莫爾成本弊病”剝去了美國0.5個百分點的生產力增長率。

他說道,“機器人對于有GDP貢獻的工作崗位的替代比我們想象的要少得多。”如今的醫療突破大多數針對新型的、費用相對高昂的治療,并沒有降低現有的治療服務的成本。相比1950年代,現在的兒童可使用的屏幕設備或許要先進得多,但要上班的父母可不會將孩子交給機器人來照顧。因此,根據ITIF的研究,1990年至2010間,保育員數量翻了一倍多,達到近200萬。

自2007年以來,教育、醫療保艦社會救助、休閑和住宿等低生產力行業增加了近700萬個工作崗位。與此同時,每個工作者增值增長5到10倍的信息行業和金融業則減少了崗位,又或者只是略微增加了崗位。

這表明我們需要改變優先處理事項。業界領導者需要想辦法更多地使用機器人,尤其是在低生產力的行業領域,而不是整天擔憂它們要搶走人們的崗位。終有一天,機器人可能會取代卡車司機,但現在來說提高供不應求的司機的效率要來得迫切得多。清潔能源倡導者常常強調太陽能行業有多少從業人員,但此時,他們更應該努力去減少勞動力乃至相關的成本。

另一個選項則是,讓勞動力市場延續人手短缺的狀況,迫使企業進一步提高薪酬。這樣的話肯定會導致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最終往往會造成經濟衰退。

比起機器人軍隊,這是更加迫在眉睫的威脅。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