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瑞士專家解析: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和影響

時間:2017-05-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智能(AI)的發展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歷了過去一年中對AI的憂慮和倫理討論之后,新的一年大家越來越關注AI領域的創業機會,人工智能隨之成為今年創投圈的新風口。

人工智能(AI)的發展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歷了過去一年中對AI的憂慮和倫理討論之后,新的一年大家越來越關注AI領域的創業機會,人工智能隨之成為今年創投圈的新風口。那么,國外的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對中國有什么樣的啟示?以及中國人工智能創業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等,FT中文網近期組織人工智能專題,編輯事宜,聯系閆曼man.yan@ftchinese.com。

自從去年開始,人工智能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輿論擔心機器人在未來將取代人類。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完全超越人類的機器人是否有出現的必要?

最近,我有幸與RolandSiegwart教授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交流。RolandSiegwart是瑞士最優秀的機器人科學家之一,目前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從事移動機器人領域的基礎研究。Roland教授同時是瑞士創新技術轉移機構WyssZurich的聯合創始聯席主任。其所在實驗室15年前研發出世界首個可以穩定停在空中的無人機。其他研究結果可應用于搜尋、救援機器,農業無人機,無人駕駛等領域。通過與Roland教授的溝通,使我有機會了解機器人科學家對于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人與機器的關系、瑞士機器人行業創新環境、國際比較等方面的深刻洞察。

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和影響

對于目前大眾對機器人的擔憂,應該這么看:機器人的發展,不是為了取代人類,完成人類所能完成的一切。發展機器人的目的是為了將人類從不愿意做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以及避免人類出現在危險的工作環境中。人類不該出現在福島核事故現場,或者在地下兩千米環境惡劣的礦井中,這部分工作該由具有相應能力的機器人取代。

Roland教授并不認為很復雜的類人類機器人是必要及合理的發展方向。機器人的目標不該是實現人類完成的一切,而是該去實現我們不愿意做的那部分工作。Roland認為由于人類動作的復雜性,類人類機器人不會特別成功。人類能完成的動作非常復雜,要完全模仿是很難的。首先,機器人需要有能夠理解周邊環境的能力,不單是觀察和發現,而是能聯系周邊的環境并做出判斷。一個能做家務的機器人需要理解環境中的所有因素,它需要知道廚房的面貌、椅子的功能、洗碗刷的作用,同時還要具備抓取的能力。人類經過數百萬年的漫長進化,有了一雙神奇的手,靈活的關節具備了完成精細動作的能力。機器人在這方面還不行,比如系紐扣的動作,目前沒有機器人可以做到。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不能期待機器人一朝完成。這是個漸進的過程,當機器人也能完成精細動作的時候,就可以在更多的領域實現其應用,但這會很漫長。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越來越多的機器去取代人類某一方面的能力,將人類從一些工作中解放出來。但完全復制人類的機器人三十年內都出現不了。目前對人類沖擊最大的領域是人工智能,因為在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是非常快的,但機器人領域由于非常復雜,相對而言發展速度沒有那么快。

當然,即便目前處于缺乏這些能力的階段,機器人也能做很多事。比如,在農業領域,農業無人機可以通過特殊的傳感器檢測土地的情況、植物的生長及營養情況,提高產業效率。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