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技術簡述以及國內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17-05-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可以進入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幾乎所有行業。”-----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無論是從各種智能穿戴設備,還是各種進入家庭的陪護、安防、學習機器人,智能家居、醫療系統,這些其實都是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以及帶給我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拿大家都比較熟知的人工智能代表來說,不管是戰勝圍棋大師李世石的“阿爾法狗”,還是戰勝世界冠軍棋手樸廷桓等人的“Master”,還是在《最強大腦》上表現驚人的機器人“小度”,其實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計算機通過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讀取知識庫、人機交互、物理傳感等方式,獲得音視頻的感知輸入,然后從大數據中進行學習,得到一個有決策和創造能力的大腦。利用大數據+強計算+新算法來對當前面臨的一些情況做出反應與處理。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會取代人力?

肯定有人會問“人工智能技術這么厲害,是否能代替人力嗎?”李開復老師提出,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成為科幻片中的那種非常靈活的,能代替人類工作的聰明家伙,也有可能會成為跟人類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好伙伴。但是,取代重復性高、低技能、單一型的工作崗位是必然的。

雖然未來很多低技能的工作崗位會被人工智能技術代替,但是也不必過分惶恐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杰瑞·卡普蘭提出,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構建一個適用于人機共生的新生態。機器人做機器人該做的,而人的價值有他的去向,可以變為更好的去操作機器人產生社會價值和財富,或者也可以把精力放在更多人類有天賦的地方。

人工智能技術會“威脅”人類的生存嗎?

霍金先生曾經警告過人類,“人工智能可能通過核戰爭或生物戰爭摧毀人類”,需要人類組成某種形式的“世界政府”來防范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所以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嗎?

有相關人士分析,霍金先生提出的這一警告也許并不是針對人工智能技術本身,而是擔心有些國家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搞破壞,所以需要組成相應的“世界政府”來規范發展。就跟“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性質。而且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還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

所以繼續發展人工智能是必然的,但是怎么發展,會不會真的有一天會威脅到人類,就需要去制定一些規則了,并遵守這些規則了。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行業的情況?

1、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情況和前景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2017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大概為135億元,2018年大概為203億元,同比增長50%。

同時,據《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達146筆,列世界第三。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實力不容小覷,前途無量。

2、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領域

(1)計算機視覺領域:目前國內人工智能應用中,計算機視覺類的應用最多。

(2)智能機器人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也服務于國內的服務類機器人和無人機,比如目前市場上的無人機拍攝、定位,服務機器人的安防、陪護、教育、聊天、家居等應用功能都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的。比如小嵐家的雷達就能幫助機器人建圖、定位與行走。

3、中國人工智能行業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1)促進技術的不斷進步,擺脫低智時代,關注新的算法。對于人工智能技術來說,算法層次是技術關鍵,只有在核心算法領域有絕對優勢的公司,在未來的競賽長跑中才有可能獲勝。馬化騰就在今年的兩會中提出,只有不斷的提升技術,才能在浪潮趨勢來的時候把握住機會,做出別人做不出的東西,保持戰略的制高點。

(2)持續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數據的開發和專項支持。同時,將數據和場景結合起來,才能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

(3)提升數據基礎的競爭力。只要后臺有充分的數據作為數據分析的基礎,將來實現人、機器和各種生物之間的溝通都是可以實現的。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前進之路還有很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地方,希望能在未來的人工智能行業中看到更多逆天的應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人機合一,友好共處,出現現實中的“大白”。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