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來是什么樣的,是否是我們暢想的那樣可以利用各種設備和技術,做想做的任何事情,就像科幻小說里寫的,成為萬物的主宰,無所不能、無所不會。比如,可以隨時跟一個便攜設備對話,獲知天氣、地圖或者聯系上某人;跟遠方的交流變得簡單,如果你想,甚至可以隔著數千公里與之面對面交談;國家的分際還在,但實際上,整個世界都已經是一個整體了。
讓人工智能改變未來
信用卡交易、電表記錄、醫療健康記錄、地鐵檢票……這些我們每天生活中接觸的東西都在產生著大量的數據。
原先,這些數據產生了,但我們并不知道怎么去應用,因此它們只能作為冗長數據庫中的一部分而存在。但現在,基于日立制作所研究開發中心技師長矢野和男先生研發的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的服務,這些數據將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1、提升效率
通常在數據分析時,我們只能通過人力,根據現有的數據建立預測模型或者分類模型,再提出問題的假說和結果,耗費大量的金錢、時間成本,經過反復地驗證假說后才能得到一個對策方案。
可是,當公司規模日益龐大、數據量激增時,這樣的解決方案無法妥當應對變化。而日立提供的服務,借鑒物聯網的思路,通過時間、屬性、平均值等不同維度,將數字變成主角,成為可視化的“物品”。這種運轉判斷型的人工智能,可以在把握業務現狀的基礎上,以得到良好效果為目的,提供判斷信息。根據得到的業務數據輸入后,系統會自動翻譯,生成復合組合,根據重要的指標提出相應的假說。這樣的分析系統提高了數據的利用率,也可以找到人為無法想象的關聯性。
2、多領域應用
這種系統還能為交通管制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對車輛產生的行駛與軌跡數據加以檢索與分析,讓交通管制中心獲得更真實、及時的交通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做出交通調節方案。經過實時收集分析的路況信息,在不遠的未來還將面向智能手機,為每個普通人提供交通信息服務,讓更多人避免糟糕的出行體驗。
在物流倉儲領域,日立也利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進行了嘗試。在過去,物流領域高度依賴預判與工作人員的操作來提高效率,但收效甚微。在日立物聯網與大數據支持下的新型物流倉庫,則通過物聯設備實時收集商品ID、商品貨架ID與配送地ID以及工作開始與結束時間的運營數據,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
根據日立獨有的人工智能模型構架并不斷優化工作效率模板,將貨物車的調配加入業務系統,對貨物車的進出順序進行優化匹配。同時通過對特定貨架在特定時間的搭配提升貨物擺放時的工作效率。在日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模型的幫助下,該新型物流倉庫貨物擺放工作時間縮短8%,極大提升物流倉儲業務的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將如空氣和水一樣滲入到各行各業
業界特別看好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未來它會像空氣和水一樣會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像移動互聯網一樣滲透到各行各業里面去,并重塑未來的數字商業格局。
比如,在交通領域,智能駕駛是人工智能技術施展能力的大舞臺。人工智能解決的很多是人的一些下意識就能處理的問題,比如分清哪里是道路哪里是行人,地上的東西是個塑料袋還是個盒子等等。人有多少這樣的能力,就有多少待解決的問題。再比如長途汽車司機的疲勞駕駛,這是貨運駕駛里最大的安全隱患,常常造成很多的交通事故。而通過將智能駕駛功能應用用在卡車、汽車中,實現緊急情況由人來處理,簡單的操作由系統自動處理,有一些進行半自動處理,這樣就可以大大地緩解疲勞駕駛,提升行駛安全。智能駕駛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能夠很好反哺這個領域內的智能技術研究,形成健康的循環,是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優質土壤。
再來看金融領域,這個行業有很多的數據積累,人工智能可以在其中實現智能的資產管理、智能投顧、做更加合理的金融決策等等。人工智能從技術上解決的很多都是非確定性的問題,它能夠做各種概率的判斷,并且從不確定性中去獲得收益或者做出更好的決策,而金融業務本身就是關于風險管理的業務。此外,還包括金融欺詐的問題,反欺詐、反洗錢,如何從各種各樣的蛛絲馬跡中推斷交易的可靠性,判斷資金的流向以及發生的周期性規律等等,都是人工智能將要去解決的問題。如今,金融系統是在一個廣泛互聯的世界里看問題,金融機構能夠獲取的數據是動態的,包括你在淘寶、電信局、個人的組織機構等地方的行為信用,這些數據比原來大很多,而AI在這里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醫療領域,從技術特征來看,這里同樣充滿了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包括醫療影像數據、醫生醫療記錄的草書、醫患之間對話等等。舉一個醫療影像識別的例子,以往對于醫療影像的解讀基本上都是依賴于醫生本身的專業知識,沒有辦法用規則寫出來。但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就能夠做精確的幾何層面的解讀,也能夠去做大量的數據訓練,從而判斷圖像特征反映的問題,為醫生提供有效的輔助。再舉一個語音記錄的例子,現在優質醫生資源緊缺,對于患者病情的記錄都特別精簡,而且都是難以識別的手寫天書,但是未來這些信息是要求盡可能電子化的,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數據積累和分析。利用語音病例錄入技術,就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是挑戰還是有潛能?
人的未來就是與機器相結合,有可能是做創意性的工作。那么,有人工智能的未來是好,還是壞?
許多科幻小說都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人類制造的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并開始與人類為敵,最終擁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幾乎摧毀了人類文明。
特斯拉汽車和SpaceX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日前再次發表“機器人威脅論”。馬斯克當時說:“如果它能做一些像刪除垃圾郵件一樣的事情,它也可能會認為,刪除垃圾郵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滅掉人類。”馬斯克說:“這種高度危險的事情將在5年內發生,最多10年內。”但也有人有不一樣的觀點,“智能手機剛出現時,也有人不看好它,如今,誰還這么看?”某機器人論壇上,一位網友說。
所以人工智能的未來是否是人類的未來這個問題需要時間去回答,也需要我們人類更加小心勤慎去看待這個問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以上內容由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機器人庫、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