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最佳CEO或是機器人休閑西裝、白襯衫、黑西褲……馬云坐在一眾企業家和嘉賓中,若有所思地把玩著手中的簽字筆——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4月23日在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在河南鄭州主辦的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看到的一幕。
馬云無疑是會場的焦點,為了滿足參會者的好奇心,會議主辦方特意將馬云的演講時間延長。與臺下偶爾失神的狀態不同,馬云健步走上演講臺,一句感謝后便直入主題。
“做CEO主要是兩件事,一是看未來的機會;二是看未來的災難。”馬云對臺下百余名企業家分享道。而作為最優秀的企業家之一,馬云單刀直入,表示未來30年,這個世界的變化將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絕大部分人會很倒霉。
馬云還不忘抓住機會抨擊虛實之爭,“實體經濟從來沒好做過”,他稱實體經濟之困源于對應用新技術的保守。再過10年,包括90后、00后,這個世界有50億~60億人全是用互聯網的,“你想一想,今天的抵觸有什么用?”馬云說。
一開場就為年輕人“打雞血”
“像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有錢有勢的父母,沒有有關系的舅舅,我們沒有昨天的積累,沒有今天的資源,唯一要做的事是對未來的判斷”——開場,馬云就以自己的經歷為會場的年輕人打了針“雞血”。
而作為CEO,馬云認為兩個能力最重要:一是看未來的機會;二是看未來的災難。看不到未來的機會沒辦法激勵員工;而看不到未來的災難就不可能規避風險,乃至進一步發現千載難逢的商業機遇。
馬云說,自己常思考未來。“未來30年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你不跟互聯網有掛鉤,如果不利用互聯網去發展自己的業務,就會變得比100年以前或者幾十年以前缺乏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斷了電更可怕。”14年前,馬云看到了未來30年的機會,而今天,馬云對人們發出提醒。
在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云再次解釋了“5新理論”,重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將對各行各業造成巨大的影響。當提到新金融時,馬云回憶稱,曾經有人問他覺得未來支付寶怎么掙錢及怎么發展,他的回答是“我沒有想怎么掙錢,就是一個要求,希望支付寶能夠讓任何一個老太太的權力跟銀行董事長的權力是一樣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馬云舉了這么一個例子:隔壁老太太說晚上回家晚了斷電,電費忘了交得清早起來到銀行門口排隊繳費,而大行長、大銀行家們叫秘書們去付了錢。因而,他覺得如果任何人按一下手機都可以付賬,這就叫新金融。
人們將馬云對商業的判斷奉為圭臬,如果今天重頭再來,成為一無所有的創業者,馬云還會堅持互聯網嗎?
“若重新開始,今天我未必會沖進互聯網行業,因為互聯網行業聰明人太多了,今天傳統實體其實機會最好,又便宜成本又低,而且和互聯網結合(機會更大)”。馬云表示,若重新來過,他一定會沖到線下。
經濟有虛實,但不應被對立
馬云用阿里巴巴啟蒙了中國的虛擬經濟,但也由此在“虛實之爭”中難以脫身。
在年會上,馬云再次抨擊了將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對立的觀點。“全世界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我認為實體經濟從來沒好做過,中國多少企業在努力,剩下了這么一點點企業家,他們付出的辛苦是超越常人的。”馬云感嘆稱,全世界只有中國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完全對立起來。
說起虛實之爭,馬云有些氣憤。“我經常聽網上有一句話叫實體報國,我總覺得這句話非常別扭,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這樣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真正的經濟。”對于實體經濟所面臨的困境,馬云則認為是落后思想在掣肘,“不擁抱技術的思考沖擊了你”。
但馬云也強調,該淘汰的實體經濟必須淘汰掉,“不是所有的實體經濟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虛擬經濟都是糟糕的”。“過去的時代,特別是過去20年、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在流水線上特別明顯,未來的20年、30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將會做很多東西。”馬云表示,每次技術沖擊了就業,但是也創新了就業。
時下,人工智能成為熱詞,有一種對人工智能的觀點定義是:人工智能就是機器取代人能做的事情。對此,馬云稱不太認同,他的看法是,一定要想辦法讓機器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有機會讓機器永遠成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
馬云甚至打趣道,30年后,《時代》雜志封面上,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它記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會對競爭對手生氣”。
在演講的最后,馬云呼吁企業家高度關注“30”:第一,關注未來30年;第二,關注30人以下的企業;第三,關注30歲左右的年輕人。“對企業家來講,未來的30年世界不屬于互聯網公司,是屬于用好互聯網的那些公司。”馬云說道。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