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競爭力薄弱 低端機器人占據國內生產線半壁江山

時間:2017-04-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3000多家機器人企業中,只有10%的機器人企業有競爭力,其余90%什么都不像,只是充一個概念。

“好不容易搞到幾張門票,以為是高大上的機器人展覽,結果令人失望,展區的機器人根本沒什么技術含量。”日前,在山東日照舉行的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的一些機器人產品創意展覽上,一位家長邊看邊跟身邊的孩子說。

工作人員向前來觀看的市民介紹說,此款機器人可以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話音未落,一位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掙脫媽媽的手半蹲著跟機器人說,你叫什么名字?機器人并沒有做出任何答復,隨后小女孩又問,你今年幾歲了?機器人還是沒有任何答復。

對于小女孩向機器人發起問話機器人沒有任何反映,在場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由于技術不成熟,這臺機器人只預設了幾種語言,并不是對方問什么機器人就答什么。不過,它會模仿人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我們面對機器人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左右轉頭。

聽到工作人員的介紹后,一位小男孩跑到機器人面前一轉頭,機器人也跟著轉頭,此時,人群中傳出笑聲……

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3000多家機器人企業中,只有10%的機器人企業有競爭力,其余90%什么都不像,只是充一個概念。

其實,當前絕大部分人對于機器人的印象還停留在近幾年不斷出現新聞介紹,機器人的出現會導致人類失業的大討論中。不過,機器人能否取代人工暫且不論,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低端機器人正扎堆在我國各大生產線。

“井噴式”發展

日前,美國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內地)仍將是世界最大和發展最快的機器人技術市場,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支出將占全球支出的30%以上。預計中國在2020年的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594億美元,比2016年的246億美元的估算支出增加一倍以上。

毫無疑問,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的機器人銷售量世界第一,需求規模巨大。深圳市思格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高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政策上來看,隨著企業轉型,人力成本上升,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在發展機器人產業,全國機器人產業園區40多個,機器人企業達到500多家。

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些年,機器人概念異常火暴,行業發展也被視為未來科技發展的藍海,許多資本和企業蜂擁而上,扎堆機器人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鼓勵機器人健康發展,我國各相關部門也制定了諸多的扶持政策與產業規劃,不僅如此,機器人發展也是《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一。

除了國家政策外,各省市政府也將機器人產業納入了重點項目。例如《青島國家高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福建省機器人、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

事實上,國家的相關政策以及地方政府鼓勵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促使了機器人從之前的冷門到如今備受各界關注,與政府部門大力推動密不可分。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機器人產業發展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呈現出一哄而上、盲目跟風的特點。

羅仲偉坦言,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為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和內在需求,而僅僅是跟著政策走,存在明顯的政策依賴性。

“草根”機器人占據行業半壁江山

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機器人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機器人發展高端失守、低端扎堆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中的真實現狀。

包括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在內的官員及業內的專家也都曾表示,國內有一定規模的機器人企業超過800家,但其中將近一半企業是沒有產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業里相當部分并沒有技術積累,主要依賴進口零部件組裝和代加工,處于產業鏈底端,真正能自己生產零部件或機器人產品的企業僅有100家左右。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顯示,2016年年初,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及集成應用的企業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企業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產品主要集中在三軸、四軸的中低端機器人。

事實上,機器人產業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機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幾乎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而國內機器人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的中下游。

據了解,機器人產業鏈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上游為核心零部件,中游為機器人的身體,下游則是系統集成商,依賴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設備做集成品。

有媒體報道稱,走進珠三角實施了“機器換人”計劃的工廠車間會發現,能夠進行智能自動化作業的工業機器人、機器手多是瑞士abb、德國庫卡(kuka)、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和發那科(fanuc)的產品。據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介紹,以這四家為代表的外國企業占據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份額超過70%。

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總經理石金博說,目前東莞能夠進行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研發生產的企業只有零星幾家,多數企業90%關鍵零部件和中高端數控系統均依靠進口。比如,大量進口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和三菱的高性能數控系統,中低端的則從臺灣地區進口。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機器人的機制不在于本體,而在于應用價值,機械自動化在于應用,用起來了才有價值,沒用起來就是一堆廢銅爛鐵。但是,本體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終究受制于人。

曾海偉告訴記者,當前,機器人產業有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機器人并沒有自主品牌,還都是一些中低端產品。

據資料顯示,我國機器人企業規模普遍較小,90%的企業年產值在1億元以下,機器人產品水平同國外先進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工業機器人在速度、精度等方面相對落后,服務機器人在自主決策和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上仍較為落后。

羅仲偉認為,當前的機器人大的發展方向是符合當前發展形勢的,但是也存在粗放型發展的問題,例如,會導致資源浪費、投資回報率低等。

“搶風口”不如攻“關口”

另據第三方調研報告顯示,歐盟的部分國家目前正在規劃關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管理標準。機器人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5%的企業具有強烈“機器換人”意愿,14.5%的企業正在做“機器換人”準備。

據悉,歐盟的部分國家目前正在規劃關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管理標準。種種跡象表明,不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機器換人”的發展似乎成為趨勢。

針對低端機器人龐大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曾表示,發展機器人產業,不是要追“風口”,而是要攻“關口”,選準產業的瓶頸進行突破。盡管機器人產業很熱,但地方在發展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羅仲偉告訴記者,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研發與制造能力弱是制約我國機器人發展的最大障礙。要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其實,擺脫機器人產業中低端徘徊的問題,工信部此前也表示,要推動機器人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新的方向發展,形成集群效應,增強產業競爭合力。

曾海偉說,一方面,需要政府出臺行業發展標準,提高準入門檻等一系列的政策,落實推進各地科學發展、理性發展;另一方面,在野蠻發展過后,市場會自行調整,一些缺乏自主品牌及沒有核心技術的機器人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

“5年之后,國內的機器人企業能剩下五分之一就不錯了,特別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廠家將基本沒有生存空間。”近日,國內一家機器人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認為。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