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有了智能手機,還需要智能手表嗎?

時間:2017-04-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全球只賣出了270萬支智能手表,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51.6%。

智能手表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全球持續遇冷。曾幾何時,智能手表和手環被認為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新增長市場。但是新鮮勁過去后,直到現在,智能手表仍然還只是小眾消費。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全球只賣出了270萬支智能手表,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51.6%。

總體來說,目前智能手表市場比較蕭條,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它的評價從原本的高科技代表轉變為雞肋設備。

為什么智能手表會步入這個尷尬的境地呢?

功能仍然雞肋,何時能夠和智能手機有強區分?

大多數消費者都將自己購買智能手表的動機歸類到嘗鮮。這部分消費者有很大一個比例在買了智能手表之后,會帶著后悔問出這個問題:為什么我有了智能手機,還要買智能手表?

這其實就是智能手表從原本的倍受歡迎到現在的鮮有人捧場的根本原因——實用性問題。大部分的智能手表在使用功能上,相比較智能手機,并沒有做出多大的功能性突破。

即使是智能手表中占據最大市場規模的AppleWatch,它的主要功能除了傳統的查看時間之外,集中在信息通知查看,健康數據跟蹤分享,手機App部分功能體驗,比如在中國區,可以體驗到微信、微博、支付寶、美拍、攜程等應用的部分功能。

其他一些品牌的智能手表,功能來來回回,版本不斷更新,也主要是集中在外觀、手表材料上的變化,到現在也并沒有什么相較于智能手機來說,獨立的大的功能改觀。

而智能手表目前這些功能對于用戶來說,其實都不是在手表使用場景下的必要需求,總結起來,就是大家說的雞肋。

拿信息通知查看來說,大部分的人們真的需求一個“電子狗”,隨時隨地能夠可以查看信息,跟進最新消息嗎?

在工作時間要面對大量信息轟炸的情況下,智能手表的這個功能的存在,更多的其實是給它的用戶帶來壓力和社交焦慮,再來看健康數據。心跳、步數、運動數據,在人人都智能手機不離身的情況下,其實通過手機就可以了解了。

為什么一定需要一個智能手表來記錄呢?而可以在手表上體驗手機app部分功能就更加雞肋了。

受限于手表的操作尺寸和內存,app需要被大量閹割掉大部分的功能,可以使用的功能寥寥,體驗也并不好,有這時間還不如在智能手表上使用。

智能手表提供的這些功能是否真的是消費者的剛需?是否能夠獨立區別于智能手機?從大多數消費者的反饋來看就知道了——并不是小數量的智能手表在被購買之后,最后的結局是被閑置在角落。

甚至有消費者認為購買智能手表,就是“花錢買罪受”,在購買之前滿懷期待,買回來之后體驗了卻發現并沒有想象中的好,甚至一些功能仍然需要配合智能手機來使用。

現實的使用體驗遠遠低于期待值的情況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在近兩年沒有太大的提升了。

續航能力差,難解決

除了功能之外,智能手表另外一個備受詬病的問題就是它的續航能力。

和機械表只需要日常生活手擺動產生的能量就可以維持永遠運轉而不需要額外提供儲能補充相比,智能手表目前雖然有不少廠商能夠做到電池可以支撐上月的續航。

對于用戶來說,其實還隱約有些擔心,誰知道什么時候,智能手表就突然沒電了。

要命的是,智能手表一旦沒電,還真的不如一塊機械表。

而智能手表為了要區別于普通手表,添加了越來越多智能協同交互功能,處理器對于數據計算調用的需求就越大,耗電量也越來越大。

受限于手表大小和重量,電池容量有限,也就造成即使目前電池續航能力雖然有所提高,但是能夠支撐的時間仍然有限。

在智能手表電池續航技術沒有大的突破性創新之前,續航能力將是制約智能手表發展的主要阻礙之一。

高端市場消費者認可度低,傳統手表更受青睞

智能手表的售價,大部分都是走中高端路線,數額并不低。面向的消費者其實主要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中高端用戶。而這部分用戶中,相對于主要注重功能需求滿足為主的智能手表,其實更注重商品的價值體現。而精密制造更具價值體現的機械表比起智能手表,顯然前者的逼格認可度更高一些。

從目前的消費趨勢來看,價格其實對于中產階級來說已經不再成為左右其選擇的主要因素。

尼爾森數據顯示,45%的消費者表示愿意購買奢侈品是因為其更可靠的質量和品質。這其實也顯示了越來越多的高消費能力用戶,對于商品價值的看重。

同時,消費者也開始重視產品帶來的自我認同感,特別是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說,自我認同和個性變得格外重要。逼格經濟時代,相比較因為技術及工藝受限在外觀和功能上,都還不具備突破性的智能手表來說,具有更多選擇的傳統手表更受青睞。

不管是外觀、硬件、續航還是實用性,智能手表目前都還沒有一款能夠驚艷到消費者,仍然需要繼續提升,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

筆者曾經認為智能手表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現象級的入口,但如果智能手表仍然沒有突破性的發展,未來隨著智能手機材質、形態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智能穿戴設備的代表,它的命運也逃不過被市場遺忘在歷史的長河里。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