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5G序幕拉開 物聯網進入新發展階段

時間:2017-04-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美國、日韓、歐盟等都紛紛制定5G發展規劃,5G商用服務將在2020年推出已成共識,整個產業鏈激戰5G市場的序幕徐徐拉開。

中國、美國、日韓、歐盟等都紛紛制定5G發展規劃,5G商用服務將在2020年推出已成共識,整個產業鏈激戰5G市場的序幕徐徐拉開。

5G

2016年是5G規劃年。在LTE網絡和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5G成為發達電信市場的下一個共同目標。中國、美國、日韓、歐盟等都紛紛制定5G發展規劃,5G商用服務將在2020年推出已成共識,整個產業鏈激戰5G市場的序幕徐徐拉開。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5G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5G發展,2020年啟動5G商用。在具體推進過程上,國家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對全面突破5G技術做出了部署,目前來看,已進入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二階段——技術方案驗證。三大運營商也在積極配合,有序推進5G研發與試驗工作。

美國是啟動5G規劃最早的國家之一。2016年年中,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就一致通過了開放更多頻譜、用于5G無線寬帶服務的決定。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宣布將投資4億美元支持5G研究,以保持美國在無線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2017年1月,Verizon宣布已在美國10多個城市部署了5G設備。AT&T今年將在美國兩座城市部署5G網絡。T-Mobile也在積極進行5G測試。

此外,在亞洲,韓國運營商KT計劃在2017年9月前完成5G網絡部署。日本NTTDoCoMo宣布將于2017年在東京地區推出一個5G試驗網絡。菲律賓最大的電信運營商PLDT也將攜手華為進行5G研發,并計劃到2020年在菲律賓推出5G無線網絡。

歐洲方面,2016年9月14日歐盟公布了詳細的5G發展計劃,并表示將與成員國在2017年年底就一整套頻譜方案達成一致,促進歐洲5G網絡的初期商用部署。英國、德國、奧地利紛紛制定了5G發展的初步戰略。

從5G發展的初步動作來看,大家都不甘落后,積極行動。美日韓在移動數據網絡中的領跑地位受到了中國的嚴峻挑戰。

物聯網進入新發展階段

隨著各種終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車的興起,物聯網概念席卷了包括個人和行業政企客戶市場。同時,開始規模發展的物聯網應用也進入了新的發展分歧階段——對運營企業而言,逐漸擴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采取何種通信協議,采納何種通信標準,直接影響到運營商的后續網絡與成本規劃、業務與市場發展模式,以及規模發展的便利程度。采用傳統蜂窩移動通信網絡承載物聯網應用無法降低其商用成本,低功耗廣域網絡(LowPowerWideArea,LPWA)技術及相關路徑的選擇成為物聯網行業內的熱點之一。

LPWA技術陣營覆蓋有多種標準接入協議,分別由不同的聯盟及企業發起,眾多運營商對此考慮各有差異。2016年,AT&T推進基于LTE網絡提供蜂窩物聯網(IOT)應用,AT&T使用新的Cat-M1(又名LTE-M)標準,用于智能電表和可穿戴設備;對于更低功耗應用領域,AT&T使用Cat-M2(也稱為NB-IoT)技術,該技術用于煙霧探測器和網絡監控模塊等領域。包括德國電信、沃達豐等多達50多個主流運營商都在推進NB-IoT商用網絡,運用在停車場、道路照明等多個物聯網應用場景。軟銀,SKT,Orange和KPN等部分運營商則采用LoRa網絡來提供設備和樓宇監控、智能儀表、交通運輸、車隊管理等多種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還有更小眾一點的Sigfox技術則已在20個國家進行了商用。無論采取何種協議,LPWA技術的引入,解決了通過傳統的移動蜂窩網絡運營物聯網業務時存在的成本高競爭力低下等一些問題,勢必成為未來數年內行業發展焦點。

另一方面,日益龐大的物聯網接入數量,使各國監管機構對物聯網的監管進行更新。2016年,許多國家開始調整法規框架以適應物聯網的規模發展。其中,英國和新加坡走在前列,歐盟委員會和一些歐盟成員國(首先是法國)已制定了全面的方法,澳大利亞監管機構ACMA加強在頻譜政策方面的政策手段,哥倫比亞監管機構開始對物聯網生態進行分析;印度監管機構TRAI也將啟動關于物聯網監管的公眾咨詢。日本還宣布和德國合作,聯手制定物聯網行業國際標準。監管機構的政策思路和手段開始趨同,比如在一些物聯網相關的關鍵主題上,他們都在共同努力,以確保跨境監管的一致性,跟以往的各國自成一套的做法出現了明顯差異。為適應新監管要求,物聯網業務的發展勢必也會發生變化;不同國家運營商在同類業務上的聯盟與跨行業企業的戰略合作將更加頻繁。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