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三屆寧波國際機器人與智能加工展覽會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機床裝備展覽會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一大批來自國內外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及相關配套企業亮相甬城,而以摩科、大正、全友等為代表的寧波本土機器人企業也悉數登場。
盡管寧波市機器人及關聯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數量不斷擴張,但鮮有機器人本體的制造商,絕大多數是代理商、系統集成供應商與零部件制造企業。隨著寧波智能制造高地的不斷崛起、余姚機器人小鎮的持續建設,寧波機器人產業又該奔向哪些“關口”呢?
1.寧波機器人關聯企業已超200家
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一大批寧波工業機器人企業以巨大的特裝展位“宣布”著崛起,上下翻飛的各類機械臂集成了物聯網、傳感等先進技術,能夠代替人工完成焊接、裝配、上下料、物流等工作。
近年來,寧波大力開展機器換人、技術改造等專項行動,圍繞電子裝配、家電制造、文具制造、機械加工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特色塊狀經濟行業,超600個“機器換人”技改專項完成竣工驗收。去年前11個月,寧波市560家智能制造裝備領域規上工業企業實現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550.4億元,同比增長6.8%;前10個月,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9萬元,同比增長8.6%。
同時,對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也是機器人市場在甬風生水起的重要原因。據寧波全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懷恩介紹,寧波大型叉車制造企業如意集團旗下西林叉車生產線就使用了他們提供的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使生產線更加柔性,穩定性有效提高。
寧波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施國平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寧波從事機器人設計、研發、銷售、零部件制造與集成、應用服務的企業超過200家,已初步具備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應用軟件、系統集成的研發生產能力,廣義行業總產值超過50億元。
2.為何寧波鮮有機器人本體制造商
不過,在寧波的機器人企業中,鮮有機器人本體制造商,超過95%以上都是代理商、系統集成供應商與零部件制造商。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呢?施國平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寧波的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在許多關鍵技術上還有待突破,產品的穩定性有待提高,不足以應對目前的市場需求。“放眼全球,目前有制造高端工業機器人的企業集中在日本、德國,國內能與之一較高下的屈指可數,更別提寧波了。”施國平說。
其次,就算能夠制造機器人本體,但昂貴的進口零配件降低了本土企業的利潤,而品牌的劣勢,也使業務渠道難以拓展。同時國內有待完善的知識產權與價格體系也讓本土制造商的生存環境堪憂。
寧波幫手機器人公司是一家本土機器人制造商,其產品的伺服電機全部是德國原裝進口,而數控等軟件則為自主研發。目前,產品不僅被比亞迪等國內工業巨頭采用,還得到了ABB、日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青睞。
公司總經理孫平波向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目前機器人產業如火如荼,但大伙一哄而上也造成了行業魚目混珠,非理性價格戰等情況頻發。一年前,其公司某款售價10萬元的機器人上市后,同行使用國產電機組裝了功能類似的產品,售價僅為5萬元。
“雖然初期使用效果差不多,但時間一長,便宜的機器就故障頻發。不過,許多采購商仍抵不住低價誘惑。最終的結果就是,維修成本與故障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大于產品最初的差價,而好的產品卻失去了市場份額。”他說。
3.打造系統集成產業高地
在3月13日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達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產業規模日益擴大。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機器人制造企業數量超過了800家,相關企業超過3800家。但其中問題也很突出,辛國斌指出存在“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
面對這種大環境,精明的寧波企業家選擇了以退為進——專注打造機器人應用中的系統集成解決方案。
寧波摩科機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公司項目經理張朝西表示,目前,國內系統集成商多是從機器人品牌商購買本體,再根據不同行業或客戶的需求,制定符合生產需求的解決方案。而外國的本體制造商因為各類溝通障礙,基本不涉足這個行業,因此這里有一個巨大的市場。
由于系統集成是二次開發產品,需要熟悉下游行業的工藝,重新編程、布放,對專業人才需求較高,因此目前國內集成商規模都不大,銷售收入1億元以下的企業占大部分,產值到5億元的就是行業的佼佼者。
因此,施國平提出,寧波可以打造機器人系統集成的產業高地,實現機器人產業差異化發展。“寧波有幾萬家中小企業,大多還處于工業1.0時代。隨著‘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工作的不斷推進,大數據、物聯網的不斷發展,將有大量的企業需要機器換人,也需要大量的系統集成供應商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市場潛力與社會效應巨大。”
4.向核心技術發起進軍
在大多數企業奔向系統集成的關口時,還有一些寧波企業則盯上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一直依賴進口的核心零部件。
位于杭州灣新區的中大電機是一家專門從事電機驅動及減速機制造企業。本次展會上,他們展示了自主研發的精密行星減速機,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眼球。
“目前,大量自動化機械設備,如機器人、機械臂等都必須使用這個核心零部件。因此公司的產能每年以15%的速度穩健增長,去年完成了3.6億元的銷售總額。”該公司銷售經理沈歡杰說。
在中大開發出這款產品之前,我國在這個領域幾乎還是空白,核心技術和定價權被日本、德國的企業牢牢掌握。當時,日本的同類產品在我國銷售的單價為4000元。中大的產品出現后,售價僅為五六百元,逼得日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直線下降,最后無奈降到相同的價格。
如今,菲仕電機、海天驅動等甬企跟中大一樣,正在向機器人制造中的關鍵技術發起進軍,力爭成為所在領域的單項冠軍。
“只有掌握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才能讓中國的機器人行業不受制于人,才能助推寧波機器人產業向更高端發展。”施國平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