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迎來爆發元年,從工用、軍用慢慢平民化,越來越多的無人機愛好者購買無人機,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長足進步,輕巧靈活、易用等特點,讓業界小白也能輕松使用無人機。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安全問題頻現,解決無人機“黑飛”現象造成的安全問題成為首要任務。
近日,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用無人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使用不當帶來的危害開始顯現,比如干擾飛機飛行等。民航局會研究推行無人機實名制管理方式。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無人機管理辦公室主任柯玉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國內外對于無人機安全飛行監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法律法規層面劃分可飛空域并且完善落實飛行批準規定;二是研發針對無人機的飛行運載系統,并實行實名購買制,實時監測空域內無人機使用情況。
馮正霖表示,民航局會研究推行無人機實名制管理方式。對于輕型無人機,還將采取一些其他更便利的方式。如在航空控制區建立電子圍欄,無人機在出廠的時候就植入機場數據,電子圍欄建立以后,凡是飛行禁區,無人機就進不去。
而大疆在其《大疆創新對于國內無人機安全飛行技術的若干思考》中表示,他們生產的無人機整機都有唯一的SN碼,且可以通過銷售記錄查詢到購買情況及特定區域無人機的飛行安全數據,而無人機在飛行中也可以“廣播”自己的身份和飛行數據。
以上訊息都在表明,政府有關部門有加強無人機安全監管的意向,而無人機生產企業也有預制技術保障無人機實名制這一舉措的實施。
美國無人機實名登記制度
無人機不能在天上亂飛,這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只不過和技術研發的速度相比,法律的制定要慢不少。
6月21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式宣布完成了首部專門針對小型無人機的管理規則Part107,這意味著自2016年8月起,所有在美國領土內的民用無人機,都需要按照Part107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管理下飛行。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21日,美國運輸部下屬聯邦航空局(FAA)就開始了無人機實名登記制度。雖然中國的無人機產品和技術全球領先,不過在無人機實名制的法規方面,美國卻走在了我們前面。
這份文件長達600多頁,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柯玉寶告訴記者:“這部文件是美國政府對于無人機從產業到使用規范等一系列的管理規定。除了目前已經被媒體解讀的部分,我的同事正在著手對文件進行翻譯,之后會公布在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簡稱APOP)的網站上,供大家參考學習。”
對于美國這次頒布的無人機管理規則,柯玉寶認為對我國無人機管理法規同樣具有參考意義。不過,柯玉寶說“中國的無人機管理規則有一部分已經走在了美國之前。”
國內無人機法規即將落地
目前,消費類無人機很大一部分市場在美國,除了技術層面的原因,還因為美國對空域管制比較寬松。根據美國空域管理規定,低于700英尺或者1200英尺(約為213.36或365.76米)的高空為G類空域,在此類空域中飛行無需申報飛行申請,飛行安全由飛行員自己負責。
而國內暫時不具備G類飛行空域,任何高度的飛行器在使用之前皆需向相關飛行部門申請并且在批準空域內飛行。目前,無人機相關法規分別涉及對于操作者、適航領域以及航空器運行運載三個方面規定。
2013年10月18日,民航局出臺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對于飛行器操作者有明確規定。但后兩部分國內暫時還沒有適用于消費級無人機的法規,隨著無人機進一步普及,法規也進一步完善。柯玉寶告訴記者,關于無人機的運行法規,正在走最后的審批流程,“最快將有可能在今年底完成”。
同時,民航局也在推進無人機的適航標準,推出時間也許緊挨運行法規,“估計明年年初會推出。”柯玉寶說道,“這兩項法規說白了就是無人機的交通規定,對于消費類無人機,7公斤以下,不在重點人口稠密區管控沒那么嚴格,如果在人口稠密區管控會比較嚴格,當然也要申報相應飛行計劃。”
實名制建立的可實施性
“實名制”是無人機飛行安全監管條款約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基本保證。如果按照上述我們討論的建立方法,今年“兩會”的各位人大代表提出的無人機實名制提案,加上無人機企業的技術配合,確實是有可實施性的。
此前中國已進行過手機實名制,那么如果無人機在用戶激活的時候,必須通過自己的手機認證,這也就意味著無人機的信息與用戶信息進行了綁定,做到一對一。另外,也可以借鑒FAA的做法,建立無人機牌號制度,無人機用戶到相關部門進行申請時就登記好用戶及無人機信息,這樣也能保證“實名制”的建立。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以上內容由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機器人庫、維科網、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