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報告,作為新興產業提上國家議程。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在聚焦人工智能。其中,政協委員李彥宏的3項提案均圍繞人工智能,人大代表雷軍也建言將人工智能列入國家戰略。
“在人工智能這場科技浪潮中,中國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必須全力以赴,讓這一次的全球科技創新盡快邁入讓我們每個人都激動萬分的‘中國時刻’。”政協委員李彥宏談到人工智能時表示。從18世界60年代的工業革命開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給世界格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能將是下一輪技術變革的核心。此次人工智能的時代機遇,中國不能錯失。
人工智能+汽車
3月3日,李開復在2017投資界百人論壇上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看好無人駕駛。
銀河證券曾指出,2016年是無人駕駛投資元年,預計到2020年無人駕駛將初步實現商業化,并于2025年實現量產,行業將迎來5年—10年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據外媒消息,在近日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上,大眾汽車推出了最新款的無人駕駛概念汽車Sedric。大眾Sedric是第一款以SAE((美國汽車工程協會)第五級自動駕駛為目標的概念車,可以實現完全的自主行駛,不需要人介入操控,也就是說它沒有方向盤,也沒有油門和剎車踏板,甚至沒有駕駛艙,車內面對面的兩個座椅,給用戶提供了相當好的休閑環境。
據了解,這款概念車將配備了一個遙控器,用戶可以通過按鍵來叫車,但不能控制車輛行駛,通過人機交互,可以語音設定出行時間和路線規劃,車艙里的顯示屏將會呈現乘客的詳細乘車信息。
“千萬不要認為無人駕駛就是我買了一輛車可以幫我開上路或者幫我停車,這個不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就是未來不買車了。我們為什么不買車?因為車的96%時間都會停著,那么你為什么要這么浪費?所以車不用買了,你要去什么地方一輛車來了,帶你去那個地方。”在論壇上,李開復表示,電動共享經濟才是無人駕駛,這將改變用戶的買車習慣,無人駕駛對人類的影響特別大,它將改變所有的出行、運輸、配送,一切都會被替代掉。
在談到無人駕駛面臨最大的問題時,李開復認為人文倫理問題將會使無人駕駛發展變得緩慢,“我們需要十年的時間,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術不夠好,而是各種法律人文倫理的問題,大家擔心一輛無人駕駛怎么樣撞到人、撞死人。”
人工智能+可穿戴
去年11月,一款中國人工智能耳機Vinci在北美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大獲成功,作為首個中國產品出海并引爆市場的產品在Kickstarter上成功獲得了超過4885人的支持并眾籌到近百萬美元的資金。
作為第一只人工智能頭機,Vinci首次將播放器和耳機相結合,制作成獨立的智能播放設備。并且在耳機的形態之下集成了語音交互和深度學習的私人助手。在使用過程中只要說出某一首歌的歌名或者是歌手的名字,它就能幫助用戶找到并播放。同時,Vinci還能在工作過程里不斷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聽歌品位,給出相應的推薦。不止于音樂,新聞播報、天氣查詢、定時提醒等等,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操作Vinci做更多有想象力的事情。
隨后Vinci受到美國超級碗主辦方的邀請,免費贏得一個展位,成為了第一個出現在超級碗的中國品牌,也是少數沒有投入一分錢便登上超級碗的品牌之一。很多明星對于Vinci的大膽創新表示驚詫,紛紛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出自己佩戴的照片,表示對于智能耳機的喜愛與支持。
Vinci創始人朱大衛認為,“目前智能耳機商品化市場在全球來說都還處于起步階段,2017可以叫做智能耳機元年。曾經的穿戴智能設備沒有觸及人體感官,缺少了提供核心服務的物理支撐和場景支撐。”Vinci定義為動態場景下的人工智能設備。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不斷的收集和分析用戶數據,實時構建用戶的個人狀態畫像,在不斷學習優化中成為適合自己的陪伴型對話式交互AI助理。
在2月20日舉辦的產品發布會上朱大衛宣布,已于2017年初完成由天奇阿米巴創投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前投資方源渡資本和陳偉星跟投。此次投資是對Vinci的中國創造出海和人工智能產品化的認同。
Vinci1.5代產品已于2月27日發布,從1代到1.5代,Vinci一直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探索,抓住這個時代機遇。
人工智能+醫學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走得很快,前景廣闊,但爭議也不小。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委員認為,“醫學是一門體系龐大、結構嚴謹的學科,無論是內外婦兒等臨床專科,還是病理、檢驗、影像、護理等專業,都有著清晰的學術脈絡。目前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開發應用,往往選擇非常具體的層面切入。限于開發者的專業背景、團隊實力、商業目標等因素,容易造成開發熱點過度集中、資金重復投入的問題。”
葛均波還提到,人工智能的醫學應用不只是商業問題,還牽涉到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如果醫學應用開發的系統性不足,那中國在人工智能整體布局上將會處于落后。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專門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建設醫學人工智能支撐體系的提案》,在提案中郭廣昌指出當下我國醫學人工智能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發展程度仍有差距;國外企業領跑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臨床研究與應用;“產學研”開放創新機制不完善及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制度不健全。對此,建議:(一)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條件的開放共享;(二)成立國家醫學人工智能工程中心;(三)鼓勵和支持具有大規模醫療應用基礎的企業與高校;(四)加強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安全管理。
這場人工智能的全球競賽已經開始,中國也爭分奪秒,從無人駕駛到智能耳機,再到人工智能的醫學應用,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子,在這輪技術競賽中,中國沒有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