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未來如何發展,對整個東莞有著重大影響。市城鄉規劃局官網日前發布消息稱,市總規委員會審議通過了《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2016-2030)綱要》(以下簡稱《總規綱要》),這標志著松山湖在未來15年內的發展藍圖已現雛形。
根據《總規綱要》,松山湖將重點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能源、機器人四大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至2030年,按照總人口的8%左右提供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面積將達137萬平方米。
產業布局:規劃九大新型產業片區
松山湖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未來15年內的產業發展有何規劃呢?《總規綱要》顯示,松山湖將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重點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能源、機器人四大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通過引入軌道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完善與深圳之間的交通聯系。同時,預控重點項目用地,通過與大朗鎮的合作,將松山湖南部地區建設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創新地區。
園區規劃了九大新型產業片區: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區、新能源產業集群區分布于園區北部,以高端電子信息、機器人、新能源為主要產業;綜合型產業園區、科技服務中心區、產學研一體基地分布于園區中部,發展科研創新和生產性服務功能;生物科技產業集群、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分布于園區東部;科技金融產業園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分布于園區南部,大力培育金融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未來15年,園區工業用地主要分布于園區北部和東部,形成兩大工業集群區。莞深高速以北培育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機器人產業集群;美景路兩側重點培育生物科技產業集群和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據悉,松山湖的機器人產業將以園區機器人產業基地為核心,與國內其他機器人基地進行差異化建設發展,形成園區內機器人企業特色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的道路,打造富有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松山湖機器人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東莞唯一一個入圍2016年度廣東省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試點的產業集群。截至2016年9月底,園區已經聚集了156家機器人企業,初步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商的機器人產業鏈條,區內每四家機器人企業中就有一家是高企。目前,松山湖已經培育起兩個較大的機器人生態圈,分別是廣東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生態圈(采用傳統新型研發機構模式)、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生態圈(采用市場配置資源模式)。這兩大生態圈各具特色,推動園區機器人產業形成集聚效應。
住房建設:保障性住房面積將達137萬平方米
根據松山湖的人口產業特征、就業需求和環境與質量容量,2020年園區總人口規模約為20萬人,2030年總人口規模為45萬人。
伴隨著人口增長的是住房面積的增加。《總規綱要》透露,規劃至2030年,松山湖人均住房面積達38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總量達1710萬平方米,遠高于目前中國城市人均住宅32.91平方米的建筑面積。
同時,按照總人口的8%左右提供保障性住房,也就是說為3.6萬中低收入住房困難人士提供保障性住房,總面積將達137萬平方米。
松山湖的居住用地規劃成5個片區,分別為北區、中區、西區、東區、南區。其中北區規劃居住人口3.2萬;中區規劃居住人口14.8萬;西區規劃居住人口2萬;東區規劃居住人口14.5萬;南區規劃居住人口10.5萬。
也就是說,松山湖中區、東區和南區將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區域。而松山湖的保障性住房類型為公共租賃住房,建筑面積原則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園區規劃了7處獨立占地的保障性住房及1處混合建設保障性住房。
交通規劃:新增三條與市區的聯系通道
松山湖地處東莞的幾何中心,無論是加強與深圳對接還是與市區的聯系,關鍵在于打造快速暢通的交通系統。
根據規劃,松山湖將新增三條與市區的聯系通道,分別為松山湖二通道(連接八一路與松山湖)、環莞快速三期(連接環莞快速與環城路)、松山湖大道延長線(東接常平)。三條新增道路建成后,不但增加松山湖與市區的聯系渠道,也將緩解松山湖大道轉入環城路以及八一路目前嚴重擁堵的狀況。
規劃還新增了松山湖與大嶺山、大朗以及深圳的聯系通道。其中,將新增龍大高速至松山湖的出入口,經美景路至松山湖南部片區,加強松山湖南部與深圳方向的交通聯系。
在城際線路方面,除已建成的莞惠城際外,爭取莞深城際、中虎龍城際兩條城際軌道進入園區。中虎龍城際由西向東通過大嶺山鎮設站,沿環湖路銜接至大朗鎮設站,再至深圳龍崗。規劃莞深城際由深圳前海、光明新區連接至松山湖,經新城大道、莞樟路連接至東莞城區。城市軌道方面則落實東莞地鐵1號線、3號線、深圳地鐵13號線北延線三條線路。
通過新增的龍大高速至松山湖的出入口,再加上軌道交通與深圳地鐵的銜接,松山湖乃至整個東莞市都將與深圳的距離越來越近,縮短了兩地的時間和空間。
近期建設項目
《總規綱要》顯示,近期城市建設用地開發包括東莞理工大學拓展用地、華為小鎮相關用地、華為大學、賽保爾生物制藥選址、海能達等,共163.04公頃;
軌道交通建設包括深圳地鐵13號線北延至松山湖北站軌道段,松山湖北站、松木山站和金多港軌道樞紐工程;
交通路段建設包括松山湖大道(從工業東路至富民路路段)、沁園路西延線、研發一路、大學路(從石大一級公路至莞長一級公路路段)、桃園路(從環湖路至美景路路段)、松水路(從環湖路至高雄路路段)等;
教育設施包括北區學校、西區小學、臺科小學、實驗小學分校、松山湖國際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