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物流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由傳統模式向專業化、智能化升級,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和普及。
說到智能物流,繞不開亞馬遜的Kiva倉庫機器人,作為智能物流的鼻祖,亞馬遜在該領域為國內企業起到了示范性參考作用。
自2012年以7.75億美元全資收購了Kiva機器人公司之后,亞馬遜便在全球的倉庫中推廣Kiva機器人的應用,于2015年亞馬遜曾宣布全球范圍內已經應用了3萬臺Kiva機器人。據悉,目前亞馬遜在美國各個分發中心共擁有4.5萬個機器人,實際數據可能會更高。
對于一個完整智能物流體系,其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一臺臺木墩式的倉庫機器人那么簡單。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物流指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讓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其中涉及軟件人才、硬件設備、集成化系統等多方資源和能力。
在設備層面,體現為智能立體倉庫、倉庫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碼/拆垛機器人、高速高清度堆垛機、高速分揀系統、智能輸送系統、制造執行系統等。
從目前應用來看,智能物流倉儲機器人已經走進了國內的電商巨頭之中,分擔起搬運、上架、分揀、補貨、退貨、盤點等流程的工作。這些機器人不僅可以讓整個物流環節更加精簡,減少錯單率的發生,而且能顯著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整個倉庫的運營效率。
面對“雙十一”、“雙十二”、“女神節”等等酣暢淋漓的“剁手節”,各電商巨頭將如何開啟“黑科技”之爭,擄獲全民芳心的呢?
京東:科技與未來感十足的“無人倉”
2016年10月,京東X事業部智慧物流實驗室第一次揭開神秘的面紗,展現了由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感知網絡打造的全自動倉儲場景,描繪了三年后電商大促中有條不紊運行的物流中心藍圖。
科技和未來感十足的“無人倉”是最令京東引以為傲的,它融合了大量智能物流機器人相互協同配合,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智能識別、大數據應用等技術,讓傳統工業機器人具備了自主的判斷和行為,勝任諸多復雜的任務,以此降低50%物流成本。
智能搬運機器人AGV擁有全國最低的車身,AGV的一般行駛速度為兩米每秒,自重一百公斤,最大載貨三百公斤,可以不間斷的運行工作8小時。主要是依賴于二維碼的識別和慣性導航來行走,并嵌入了防撞傳感器和無線通訊模塊,使其在復雜的工況環境里面輕松自如的工作。
六軸機器人6-AXIS,它單次的動作只需要8-12秒,最大可承載165公斤,主要完成碼垛功能,最難的是其中的算法。對于大小、類型不同的件型,所以如何碼放才能將不同尺寸的箱子達到裝載率最高,需要不斷進行算法調整。相較于人工碼垛,六軸機器人可以提高30%的效率。
DELTA型分揀機器人則采用3D視覺系統,能夠實現動態揀選、自動更換撿拾器以及155ppm的作業節拍,具有三軸并聯機械結構及適應貨物轉角偏差輔助軸的特點。最大速度可以實現一秒鐘一次的分揀,效率提升至人工揀選的5到6倍。
SHUTTLE貨架穿梭車負責在立體貨架上移動貨物,能夠實現6m/s的高速行走,并且具有每小時1600箱的巨大吞吐量。
在2016年的“雙十一”,京東新型無人機露面于多地進行農村送貨,即將第一次上路試運營的京東配送無人車也出現了。
天貓/菜鳥網絡:“打造像水電煤一樣的智能物流網絡”
2016年5月,菜鳥網絡公布了旗下秘密運作半年之久的“E.T.物流實驗室”研發進展,多款物流機器人2017年內將投入使用。作為阿里巴巴集團中與淘寶電商系、螞蟻金服并重的三大戰略之一,菜鳥的戰略是“打造像水電煤一樣的智能物流網絡”。
央視新聞揭秘了菜鳥網絡的“AR智慧物流系統”。只要帶上AR眼鏡,即可以識別相關信息,操作系統會指導工作人員行走操作,最快地完成分揀掃碼取貨。
菜鳥網絡設置了AGV機器人矩陣,它們可以在倉庫里面代替人拖著貨架跑,可以大大減少倉庫員工的走動,比人工提升100%的效率。
機器人揀選系統是根據中國電商特性專門開發,可以用來緩存消費者的商品。機械臂可以360度運行,根據需求取不同高度的貨,并把箱子推送到流水線上。
流水線兩邊的機器人可通過真空吸盤,把周轉箱內的商品吸到快遞包裝箱里。快遞箱通過流水線,自動走向打包區域,貼上面單,之后機械手臂會把相應的訂單放入相應的訂單箱內發貨。
智能條碼是億萬件商品的身份證。在倉庫里,每一件商品都有自己的條碼身份,所有的自動化流水線都有條碼感應器,倉庫的貨品會自己走,實現貨找人。
此外,菜鳥網絡在2016年還推出了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后臺協調所有機器人的攬派任務,機器人識別后會到小郵局裝上包裹,全自動地進行路況識別、場景識別、精準定位、自主導航。
蘇寧:物流研究院S實驗室計劃曝光
2016年12月,蘇寧宣布成立蘇寧物流研究院和S實驗室,開始集中力量打造蘇寧智慧物流生態。
近日,一份蘇寧物流S實驗室內部會議研究計劃曝光。計劃中顯示,2017年實驗室將圍繞精益生產和人工智能兩個方向展開應用研究,包括倉庫自動作業技術、綠色包裝技術、智能揀選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機園區智能巡檢、AR/VR技術等。
據了解,精益生產裝備研發是S實驗室首要關注的方向,針對上百種業務場景,引進已有的實驗室技術,不斷通過應用場景的論證和測試,短期內實現大規模復制推廣,達到了顯著的運營改善和效率提升的需求。
首先,蘇寧云倉由5個大型倉庫組成,它的建成為蘇寧電商生態的宏大構想完成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蘇寧云倉的分撥系統是業內總長度最長、目的地道口數量最多、處理能力最大。整個物流中心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作業,由于減少了大量的人工作業環節,蘇寧云倉內的商品從入庫到出庫,最少只需要被作業人員觸摸兩次,避免了反復搬運帶來的損傷。
移動分撥站有長達9米或12米的貨車駛入,移動分撥站配有傳輸帶和滑道,可伸縮進入車廂內,前端只需要一個卸貨人員,通過手持PDA掃碼,快速將貨物分撥,徹底改變傳統的人工分撥模式。
據悉,67AGV機器人智能揀選系統的測試最快將于4月份完成。通過移動機器人搬運貨架實現“貨到人”揀選,機器人找人,人只需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和機器人的接力工作,完全避免了無效運輸。
AS/RS自動托盤堆垛系統、SCS旋轉貨架等存儲設備,它們分別可以勝任小件、中件、整托盤、整箱等不同形式商品的高密度自動存儲,實現了高速分揀,安全、穩定、高效。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