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吱、吱、吱”的機器聲響起,看似“高大上”的3D打印技術飛入了尋常百姓家。甘肅靜寧縣城川鄉吳廟村的農民吳炳融在遭遇天價加盟費后,萌生了自己研發移動3D建筑打印機的想法,并取得了成功。
2016年10月10日,一陣“吱、吱、吱”的機器聲在甘肅靜寧縣城川鄉吳廟村響起。
這一天,38歲的農民吳炳融正式用他發明的移動3D建筑打印機開始為自家“打印”房子。半個月后,左鄰右舍驚奇地發現,一堵長18米、30厘米、高1米的墻體真的矗立了起來。
“3D建筑打印現在非常熱,不但質量可靠還可以縮短工期50%-70%、減少人工50%-80%,此外,作為一種全新的建筑方式,最大亮點就是環保。”吳炳融說,甘肅是農業大省,現代農業發展正當其時,他將把這項技術應用在現代農業上,打印溫室大棚墻體,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遭遇天價加盟費他決定研發3D建筑打印機
一個農民,為什么會涉足3D建筑打印機這個“高、精、尖”的領域呢?這還得從蓋房子說起。
2014年春季剛過,吳炳融和父母商量決定翻修家中的老宅,但核算后400平方米的院落至少需要花費30萬元。那段時間,一門心思琢磨蓋房如何省錢的吳炳融在上網時被“蘇州一家公司用3D打印機打印出一套別墅”的新聞報道深深吸引了。這則報道說,“用3D打印出的別墅,造價只有人工修建的三分之二。”
看到信息后,吳炳融興奮不已,立刻踏上了去往蘇州的火車找到了這家公司,并現場參觀了“打印”的別墅。
當他咨詢想用3D技術為自己“打印”房屋時,卻被告知加盟費需3000多萬。從30萬到3000萬,現實與這位滿腔熱血的農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敗興而歸的吳炳融,作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自己研發3D建筑打印機。
開啟“瘋狂學習”模式一代接一代升級“打印機”
從蘇州回來,吳炳融把全部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他通過網絡閱讀了電子電路、機械制造、自動化控制、3D打印、水泥建材、機器人等6個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從2014年9月的第一代到如今第四代3D打印機,吳炳融攻克了打印不成型、如何打印墻體、機器笨重等難題。吳炳融告訴筆者,如今的3D打印機有諸多優點:一是小巧玲瓏,通過自行移動可現場打印巨型建筑物;二是由電腦設計建筑三維模型,由打印機直接打印成型,省去了磚塊等建材的生產環節,可縮短生產周期;三是建房自動化程度高,降低了勞動強度;四是成本低廉,建筑原料為普通水泥和細沙;五是外觀造型可隨意設計,可打印形狀各異的景觀建筑。但是第4代小型移動式3D打印機只有一個噴頭,每個工作日只能打印2平方米的墻體,效率比較低。
目前,吳炳融正在研發更先進的小型移動式3噴頭及6噴頭打印機,希望這項技術盡快成實現,讓廣大農民及早享受到科技發展的成果。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