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業互聯網時代:所有業務都跑在“云”上

時間:2017-02-2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工業互聯網時代:所有業務都跑在“云”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以往的需大于供,到趨于供需平衡,到供大于需,大量的同質化商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本文根據阿里云研究中心針對DT時代(數據處理技術)的“工業互聯網”研究,從DT時代的工業互聯網產品、服務與技術角度出發,分別從個性化、擬人化的服務能力、云端一體化架構、生態網絡化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

工業互聯網產品、服務與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以往的需大于供,到趨于供需平衡,到供大于需,大量的同質化商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新一輪工業革新,需要聚焦C端消費者和管理節點的特點和需求,利用好“中國的人口網絡紅利”,打破“順序”思維,融入“需求定制”和“孵化思維”,以提供個性化、擬人化的服務能力。

同時,線下萎靡,外銷大幅下滑,傳統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消費模式發生變化,個性化小批量訂單需求快速增長,亟需從當前的大批量同質化生產到提供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模式的演進。

對于生產制造企業,目前面臨大型企業由于收益率很低,不愿意接小訂單,而小型企業客戶又擔心產品質量或交貨不準時,造成一些小量的服務化產品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傳統的產品受計算和通信能力的局限,僅能提供簡單有限的交互功能,很難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而云計算是實現體驗擬人化的核心。如何利用云計算等互聯網先進技術,提供更貼合業務需求的產品,是大中型制造企業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轉型的速度和效率,會直接影響其在產業中的地位和存亡。

云端一體化架構

云端一體化是支撐實現個性化、擬人化的服務架構基礎能力,主要包括大數據、云、網、智能終端四大要素。其中,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資源,云計算是公共服務,互聯網是加強服務化能力,移動智能終端是界面。

大數據:即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資源,主要包括數據資源、大數據分析、全產業鏈打通可視化這幾部分共同作用,構成基礎的大數據服務。

云:目前,以阿里云、AWS、Azure為代表的公有云在吞吐量、計算速度、安全性等方面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商用需求。而針對工業應用,還需要結合工業互聯網對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的要求,完善公共云基礎平臺建設,包括: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管理、大規模分布式資源調度、大規模數據中心管理和服務監控管理、彈性計算、存儲服務以及數據分析服務。并且,基于基礎平臺,結合工業企業的需求和特點,建設開放的工業云計算平臺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并通過混合云的方式實現和工廠已有系統和數據中心的整合,實現以下功能目標:

(1)工業云平臺解決制造業廠內系統、設備互通性,通過云端通信,聯接系統、設備。設備端主要負責數據采集,工藝邏輯執行及控制;設備數據采集&控制輸出通過云端通信;再通過云端數據分析規則,指引工藝流程執行工作,有效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2)工業云平臺聯通制造業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協同,通過數據計算、分發,達到生產、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滲透,有效提升企業價值空間。

(3)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進一步挖掘產品生產過程中獲得的數據,并通過智能診斷、故障分析、質量改進分析等方式,優化生產運行過程,降低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的故障率,提升設備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庫存逐步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為精準營銷提供決策依據。

(4)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實現工業大數據從數據采集、計算引擎、數據加工、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到數據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圖工業云實施框架示例

網:互聯網經濟仿佛一塊新大陸,正吸納和改造著舊大陸的種種要素,塑造出日新月異的經濟版圖和商業生態。互聯網經濟則以技術為邊界,將資源、要素、市場與技術整合,儼然涌現為一個巨型經濟體。與主要依靠不斷追加要素投入而實現增長不同,互聯網經濟體擁有巨大的網絡效應和協同效應,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避免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固有的邊際報酬遞減的困境。而互聯網與傳統工業的結合,將通過廠內與企業內廠際互聯、價值鏈上所有企業互聯、消費者與相關廠間互聯這三步打通傳統工業內部以及整個產業的聯結,構織工業互聯的大網。

在工業互聯網大網之下,深入企業內部,構建物聯網平臺,連通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物聯網并不是一個嶄新概念,早在1990年,全球第一臺物聯終端“網絡可樂販售機”由施樂公司發明;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概念;此后的20年中被MIT實驗室、比爾蓋茨等企業家多次提及與預測,但在產業界卻一直未能全面推廣,而最近5年全球消費市場與工業產業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商業化物聯網浪潮,原因何在?

根本原因在于物聯設備所依賴的“云網端”關鍵要素成本快速下降、性能提升,讓物聯網產品以大眾消費品價格走入千家萬戶,讓每一個人買得起、用得起、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才能推動商業產品持續創新、迭代進化。

終端:也就是互聯網智能硬件,是指能夠通過任意一種方式直接或者間接接入互聯網的智能設備。隨著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興起,使用戶所擁有的設備開始由桌面PC和移動智能終端轉向范圍更廣的互聯網智能設備,通過互聯網智能硬件為前端交互加上背后云端服務的軟硬件結合,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務。

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微笑曲線”向“全程協同”轉變的進程。互聯網時代為制造業升級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消費者體驗式的參與正在顛覆傳統生產的垂直分工體系,使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在“全程協同”模式下,構建平臺型商業生態系統的能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小結

工業互聯網的進程還剛剛開始,隨著互聯網與傳統工業的不斷深入融合,傳統工業的壁壘將逐步被打破,最終形成:所有的數據都沉淀在云上,所有的業務都跑在云上,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是線上企業,所有的創新企業都是頭腦產業,所有的消費品都是有“擬人化”體驗的,所有的制造業都是智慧制造產業。具體針對大中型、小型、智能型企業,分別有不同的發展升級路徑:

針對大中型企業,打造企業級互聯網平臺,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設備為基礎,打造貫通企業各個環節的互聯網平臺,實現需求快速響應,問題及時發現,資源大幅節省,效率顯著增強。

針對小型企業,通過有效的利用“工業云”平臺提供的服務能力,完成小型企業精細化協同生產,實現快速虛擬下單,動態協同生產,質量統一管理。

針對智能型的創新企業,堅持創新驅動,以云計算、大數據為基礎,聚焦業務創新,提供全產業鏈支撐,使得企業可以聚焦優勢領域,打造明星產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