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養老機器人真的能成為人類最好的助手嗎?

時間:2017-02-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英國有超過350萬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占這個年齡段人口的36%,其中約有100萬左右的老年人得不到家人的悉心照料,很多老人夢想著也擁有一個合成機器人,像電視中的ODI一樣照顧自己。

在英國熱播的科幻電視節目《人類》中,有一位年邁的學者GeorgeMillican,他是一位孤寡老人,因患了中風,選擇與“合成機器人”ODI生活在一起。這是一種人類機器人幫手,可以照料老人吃藥,幫助老人上樓梯,還會烹飪經過醫生批準的健康的事物。

目前英國有超過350萬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占這個年齡段人口的36%,其中約有100萬左右的老年人得不到家人的悉心照料,很多老人夢想著也擁有一個合成機器人,像電視中的ODI一樣照顧自己。事實上,隨著未來科技發展,或許很快就會有老人能夠實現這個愿望。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老,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50年,全世界65歲以上人口將增長181個百分點,而15至65的人口僅僅上升33個百分點。在英國,8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在20年內翻一番,從現在的2.5個百分點增長到5個百分點。日本是全世界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目前日本有1/4的人口超過65歲,到2060年政府預計這個比例將猛增至百分之四十。新加坡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年逾65者已達43萬,每九人中有一位,到2026年,新加坡人口中將有三分之一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

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在國內也逐年加劇,據預測,2025年國內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按照聯合國的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

一方面是老齡化加劇,另一方面是出生人口減少。有數據顯示,2014年亞洲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造成人口總數下降了26.8萬。近幾年,從事老年護理行業的護士年收入都在上漲,但不可忽視的是,不管是世界哪個地方,年輕人都會很快就厭倦照顧老年人這一枯燥乏味的工作。

于是人們將目光投向高新技術領域,從價格便宜的傳感器,到智能化的可穿戴設備,再到善解人意的機器人,老年人護理市場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藍海。日本預測,僅“養老服務”機器人市場,在未來20年內將上升到37億美元,而目前市場需求約為1.55億美元,將會有24倍的潛在增長。

科幻電視節目《人類》中的老人是幸運的,有機器人陪伴在側,如果家中的老人能得到一個技能全面且高效的合成機器人幫助,這未嘗不是一件溫馨而美好的事情,畢竟這種機器人比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更有耐心,且更便宜。在英國,對于家庭護理行業,每個老年人每年平均成本是32702英鎊。相比之下,機器人的投入成本是一次性的,伴隨著定期的軟件升級,機器人的使用壽命至少為5年。

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很快,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且國產機器人的生產數量也在快速增長,2016年1到10月產量就已比2015全年的產量增長了71.5%。業內評價,隨著當下的市場擴容和產業升級,國內的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春天”。工信部、發改委等曾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機器人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預計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10萬臺,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300億元。

機器人如何助力解決養老?幾天前,由賽格威機器人、麻省理工大學、新加坡創新署聯合舉辦的“醫療養老黑客馬拉松大賽”落下帷幕,這次大賽吸引了全球12支團隊164人參賽,開發出了多款針對養老難題的創新型機器人應用。獲得本次大賽第一名的是“Botler”,它是一個能牽引輪椅的機器人司機,通過電磁原理的結構,讓機器人可以與任何輪椅建立連接,并自動把老人拉到所需要去的目標位置。研發團隊說,護工10%的時間都在推老人輪椅,在老齡化嚴峻的今天,護工的數量明顯不足。Botler的出現將彌補護工短缺的問題,并且不需重新購買養老社區已經大量采購的傳統輪椅。

未來機器人如何對接醫療養老領域,賽格威機器人商業和開發者計劃負責人張佳辰告訴記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其實更需要機器人所提供的自然交互,老人可以與機器人通過說話和手勢來交流溝通,而不必依賴對老年人來說屏幕太小的智能手機。

“今天的機器人技術,已經能夠支持一些能產生實際效益的養老應用,新加坡護理統計顯示,70%的老年人是因為脫水而進入急診室,而只要機器人能按時提醒并幫助老年人充足飲水,就能大大降低醫療成本。”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