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核電業務虧損達7125億日元(63億美元)”,日本東芝公司14日發布的2016年4月至12月初步收益預測,再次印證了這個全球核電巨頭正在衰落。董事長志賀重范已于15日引咎辭職。
14日,日本東芝公司在發布會上稱,推遲原定公布的去年4月至12月的財報。而在其數小時后發布的初步收益預測顯示,2016年4月至12月,東芝預計在美國核電業務虧損高達7125億日元(63億美元)。
成為世界核電建設領域的領頭羊是日本東芝公司戰略轉型的方向之一,由此看來這條路走得異常坎坷。
十多年前,東芝開始向能源、核電等領域轉型。東芝當時認為全球核電行業發展前景大好,想借機成為核電建設領域的核心公司,其便開始在核電領域大肆擴張。
2006年,東芝以54億美元大手筆控股世界著名核電技術公司——美國西屋電氣公司。這個價格高出其他競買者近一倍的價格。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打亂了很多國家建設核電站的計劃,而且日本目前沒有增建新的核電項目跡象,這使得東芝內外受挫。數據顯示,日本東芝公司自2014財年起連續出現凈虧損。
盡管公司業績表現不佳,東芝在發展核電建設路上仍“一意孤行”,又以2.29億美元價格并購了從事核電站建設業務的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但收購公司業務費用逐漸增加導致資產價值遠低于最初預計,東芝不得不在2015年對在美核電業務實施了高達2500億日元(22億美元)的減值損失處理。
此外,自2015年曝出會計丑聞后,東芝百年品牌形象遭受重創,市場及消費者對其不信任感陡增。自去年12月以來,東芝的股價已累計下跌超過50%,加劇了這家有著140年歷史的日本企業巨頭的危機。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未來憂心忡忡。
東芝稱,其核電業務將會迎來全面收縮,或僅保留日本項目,其余項目全部停止,甚至完全退出該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