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機器人行業弊端太多,趕英超美或只是個空想

時間:2017-02-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人工智能洶涌到來的時代,智能機器人可以說是最大的熱門之一。在國內,智能機器人也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生產智能機器人的廠家遍地開花、資本也對該領域充滿熱情,但仍然有一些隱晦的問題不得不說。

電影《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機器人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愛的,白白胖胖的造型、善解人意的性格讓多少人都幻想自己也能擁有這么一個大朋友。不過電影只是電影,大白雖好但距離我們還是很遙遠,也讓我們充滿了期待。在人工智能洶涌到來的時代,智能機器人可以說是最大的熱門之一。在國內,智能機器人也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生產智能機器人的廠家遍地開花、資本也對該領域充滿熱情,但仍然有一些隱晦的問題不得不說。

市場潛力近乎無限,產業保持快速增長

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興起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伴隨著人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意識更加前瞻,消費級機器人領域迎來史無前例的好時期;同時,日益嚴重的老齡化、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促使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大規模使用智能機器人替代人工勞動力以降低運營成本。IDC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消費級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2016年-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2.5%,而商業級機器人的這一數字將達到17.9%。

顯然,智能機器人已經站在風口之上。業內人士的普遍觀點是,類似于30多年前的電腦、10多年前的手機一樣,智能機器人領域即將迎來全面爆發,未來幾年內會涌現出很多擁有行業統治力的、商業模式明確的、“大家都能搞得懂”的機器人產品與企業;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隨著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的發展,消費級機器人與商業級機器人將成為一個擴張沒有邊界的朝陽產業。

融資集中于早期投資,且行業尚處于發展嬰兒期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相比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國內起步晚、發展快。CBinsights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智能機器人領域融資數量不斷增加,從2011年-2013年平均每年只有20起融資事件,而到了2015年就達到了83起,可見智能機器人領域已經成為資本的寵兒;而在國內同樣是一派火熱的勢頭,2016年國內該領域的融資事件就已經多達70起,融資金額總計超過10億美元約合70億人民幣。而在資本的推動下,國內眾多智能機器人企業開始啟動新的融資計劃。

然而,雖然資本非常火爆,但數據顯示該領域的融資基本都處于前期,2016年所有融資案例中天使輪占比22.9%、A輪占比54.3%;C輪和D輪的融資案例少之又少,這顯示出在火爆的資本下,國內的智能機器人產業仍然處于嬰兒期,很多企業都能拿到數額可觀的融資,但后續融資難度很大,甚至在資本趨于冷靜之后很多企業資金鏈斷裂。

估值很高但融資較難,中小型企業難以獲得成長動能

類似的,在資本的盛宴下,很多人都看到了國內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欣欣向榮,但很少有人關注資本的分布。蛋糕很大,分食的人也很多;資本很狂熱,但并非人人都能吃飽。根據我們的了解,目前很多中小型機器人企業很難拿到融資,更何況這個產業本來就是資金密集型的,沒有資金的支撐,很少有企業能在產業鏈中獲得明顯優勢,很明顯,資金正在成為制約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

在我們一般人的眼中,都會認為科技企業都是技術密集型,但實際上它們同時也是重資產企業,技術研發、專利并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在國內目前的狀況下,主打智能機器人的企業往往具有技術研發周期長、盈利周期長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多數中小型企業想要實現短期內盈利是非常困難的。相反的,投資機構看不到企業短期內盈利的能力,資本也就很難持續的青睞這些企業;另外,中小型企業融資的特征是融資渠道狹窄,銀行貸款仍然是很多企業的融資渠道,但銀行往往以前期投資巨大、盈利前景不明確的理由將它們拒之門外。在這種因果循環的作用下,很多中小型智能機器人企業的處境非常艱難。

核心競爭力缺失,關鍵技術與配件長期依賴國外進口

這可能是該產業最令人擔憂的情況,也是國內很多領域都存在的桎梏。業內專家曾表示,國產機器人80%-90%使用國外減速器,60%-70%使用的是國外電機、40%-50%使用國外控制器,等于說國產機器人能做的就是外殼,核心部件全都是國外的,這就增加了成本,使得國產機器人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而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機器人的三大主部件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的成本分別占了整體成本的10%-15%、20%-25%和33%-38%,由此可見,在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的背景下,國產機器人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憂患與機遇并存,智能機器人之路并不好走

盡管市場潛力很大,但由于這樣那樣的問題,國內的智能機器人行業其實并不像很多媒體報道的那樣一片大好,無論是消費級產品還是商業級產品。我們已經發現,高端領域國內企業進不去,而低端領域的競爭早已白熱化,甚至已經到了微利、無利的程度。很多企業沒有多少利潤可圖也敢搶訂單,原因就在于政府對于該領域的補貼,或者是看準了企業的后期維護市場,這基本就是行業的“潛規則”,不用多說什么。

核心技術沒搞出來多少,投資已經過熱;市場規模沒做出來多少,產能已經過剩——跟我們熟悉的智能手機領域一樣,同樣的問題發生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根本不出乎意料。就連工信部高層也直言不諱:“我國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已經出現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趨勢”,這是多么的令人嘆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