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心臟5個洞30年沒癥狀
35歲的趙先生是海南人,去年12月,他持續半個月咳嗽、咳痰,到醫院一檢查,被當地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需要做心臟修補手術。在病友介紹下,他來到中山一院治療、手術。
在海南本地和中山一院術前拍攝的片子,都顯示趙先生的房間隔上有一個洞,沒想到醫生在手術中才發現,是5個洞,為房間隔多孔型缺損。
趙先生說,他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臟病,“從小到大體檢都沒查出來,之前跑步、打球都很正常”。
區景松表示,像趙先生這樣之前基本沒有癥狀的病例,醫學上還沒有解釋。
機器人優勢:更安全更精準
2016年12月20日,區景松為患者趙先生施行了達芬奇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第二日即轉回普通病房,住院半個月后康復出院。
區景松介紹,手術中,是醫生操縱機器人進行手術,對醫生來說,最大的困難在于要習慣胸腔鏡下的操作,以及手感。因為醫生操作的是機器人,而不是直接操作手術刀,因此手術醫生都要接受培訓。
“醫生畢竟是人,手會抖動,機器人則可以模擬人手腕的靈活操作,濾除不必要的顫動,超越了人手的精確度。”區景松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