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經離我們而去,現在又到了各行業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制定計劃的時刻,筆者也是從互聯網跳躍到了自動化制造行業,經過10幾年的經驗積累,對互聯網及自動化兩個行業也是感觸頗深。互聯網近幾年的發展猶如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發展速度之迅猛,已經出乎人們的預料,這也使得大家已經完全放開了傳統思路,以電商來說,從最開始ebay,淘寶的c2c,到后來天貓,京東的b2c,以及未來的o2o,創新以成為社會的主基調,互聯網悄無聲息的將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如果說互聯網新興產業是一位年輕人,思維開闊。那么制造行業就像是一位成熟的中年人,雖不比互聯網朝氣蓬勃,但不乏穩重與強韌,無論互聯網產業如何發展,終歸離不開產品生產來作為基礎。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的興衰,直接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縱觀中國行業發展,互聯網以不在是敲敲鍵盤,聊聊天那么簡單,他已經涉及飲食,交通,金融等各個行業,對于制造業,工業4.0概念的提出,也預示著傳統工業,也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刻。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發展,會是激烈的碰撞,還是各自前行呢?
今年“云棲大會”上,馬云指出,未來會出現的五個新變革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同時,馬云喊話表示,“五新”將沖擊很多行業,“今天我們先提了,不要二十年以后說你們又破壞了我們”。隨后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直言除了新技術之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緊接著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認可宗慶后的言論,認為“五新”并不新。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年輕人不愛去實體經濟工作,喜歡開網店的現象,董明珠還拋出了“90后喜歡開網店是國家經濟隱患”的觀點。兩位制造業大佬先后向互聯網開炮,對互聯網不看好之意可見一斑。
兩位大佬的言論,在我看來,也是無奈之舉,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虛擬經濟高歌猛進,和實體經濟增長乏力形成鮮明反差。騰訊、阿里巴巴這兩家互聯網巨頭最新季報顯示,凈利潤率均高達30%左右,且同比增長均在40%以上。這讓平均利潤率不到3%(中國企業聯合會數據)的中國制造業十分尷尬。另一方面,近兩年來資本瘋狂涌入,虛擬經濟虛火旺盛。拿著投資人的錢瘋狂補貼用戶,靠圈到的用戶和收入數據再去融下一輪,真正的市場需求和盈利模式已被很多企業拋到了腦后。
年底有幸拜訪了易往信息CEO陳寧先生,易往信息作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前輩,自2003年公司的成立開始,也是鑒證了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發展歷程,由于易往信息是技術型企業的特點,在兩者之間,也是觀察的更為真切,陳總表示,多年與汽車行業的合作,從中也體會良多,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龍頭之一,穩定的市場需求與先進的生產模式,在如今,依然很難滿足時代的浪潮,如果安于現狀,必將會被歷史遺忘。而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企業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迎合時代變革,不能將對方樹立成“敵人”,對于制造業,更多的是利用互聯網,結合自身發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易往信息打造的智能工廠,從產品的原材料入庫,生產環節的監控,庫存信息的優化,再到后來產品出庫運輸,每一步的信息收集與分析,核心都是離不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光是汽車行業,例如機加,家電,食品行業等等,對智能工廠的改造需求越發強烈,由此可見,當前最需要的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二者相互借力、良性互動,實現合生共榮,這恐怕才是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變革創新之道。
2017年已經開始了,互聯網依然會高歌猛進,制造業也會穩步發展,表面看似走在兩條路上的行業,制造在左,互聯網在右,其實兩者之間也許只是一線的間隔,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未來,是更多合作與融合,打造智能工廠,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制造業還需要進一步打造工業互聯網,強調機器與機器的聯網配合,借互聯網拓寬營銷渠道、分析用戶行為、發現行業內在規律,從而打造社交化、場景化營銷模式,精準供應鏈模式,在線化與個性化服務模式等,這一系列的創新模式,將是中國智能制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