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IT巨頭谷歌公司大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并將無人駕駛項目獨立命名為“Waymo”。2016年12月,谷歌公開與歐洲汽車巨頭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共同開發的休旅車。
據日本媒體報道,本田和谷歌公司在2016年12月22日宣布將探討共同研發完全自動駕駛技術。掌握著自動駕駛技術開發關鍵的軟件是IT企業的強項,汽車廠商和IT企業摸索聯手的動向正在加速。跨界合作是否能夠順利展開或將成為研發競爭成敗的關鍵。
報道稱,德國汽車巨頭寶馬也在7月為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車決定與半導體芯片巨頭英特爾合作。
這一動向的背景是,希望通過共享各自具有優勢的知識和經驗,減少研發時間并降低成本,在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尤其是完全自動駕駛等需要更為高端的技術。一名業界人士吐露危機感稱“若堅持閉門造車導致研發滯后,將成為致命傷”。
本田宣傳部門就Waymo強調“我們各有強項,是完全互補型的伙伴”。Waymo的宣傳負責人也表示“期待探索與本田合作的機會”。
報道稱,除日產汽車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推進共同開發外,豐田汽車也在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就運用人工智能(AI)的自動駕駛技術開展合作。
這是本田首次宣布與外部開展有關自動駕駛的合作。本田曾積極利用谷歌面向汽車的軟件“AndroidAuto”,還在美國西海岸等與技術人員進行交流。若能構建起更強的合作關系,則可能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上領先。
自動駕駛汽車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前不久,Uber在美國舊金山開通了自動駕駛汽車服務。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幾乎同一時間對外宣布:將自動駕駛項目從X實驗室拆分出來,以Waymo的名字獨立運營。美國聯邦政府開始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制定官方的行業規范。這一系列的消息都在向我們說明:自動駕駛距離廣大普通消費者的生活越來越近了。然而所謂的自動駕駛,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主要零部件
激光雷達。工作過程中會一直旋轉,通過激光束探測的方式生成汽車周圍環境的360度成像信息。
攝像頭。利用多攝像頭的成像視差來測算周圍物體和汽車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被用來識別紅綠燈和各種交通指示牌,以及周圍的行人和自行車等物體。
無線傳感器。與攝像頭協同工作,通過無線信號直接探測周圍近處物體距離汽車的精確距離。
主控系統。通常位于汽車的尾箱,用于處理各種傳感器的感知信號,并與預先存儲在系統內的地圖數據對比,評估自動駕駛汽車的實時狀況。
自動駕駛汽車究竟看到了什么?
通過各種傳感器的協同作用,自動駕駛汽車將收集到周圍物體的一系列相關信息——例如體積大小、運行速度等。之后,主控系統會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特征將其分類并顯示出來。例如用紅色的方塊代表自行車,用黃色的方塊代表行人,紫色的方塊代表機動車等。
防碰撞系統
有些普通汽車已經具備了自動防碰撞的功能。這些汽車可以利用車身的無線傳感器、激光雷達或者攝像頭判斷前方的物體,并提前剎車。有些系統還能區分前方的物體到底是行人還是其他車輛。如果駕駛員一不小心忽略了警告信息,一部分系統會在碰撞發生之前強制停車。
變道警告
有些汽車可以防止駕駛員變道,從而避免由此引發的危險。當駕駛員轉動方向盤試圖變道時,這些車輛會發出蜂鳴警告,或者亮起警告指示燈,有些系統甚至會強制性地微調方向盤,將汽車引回自己原本的車道。
盲區探測
有些汽車可以利用無線傳感器或者攝像頭探測駕駛員視線盲區的物體,一旦發現有其他車輛或者行人靠近,就會發出蜂鳴警告,或者亮起警告指示燈。例如有些系統探測到右后方有車輛靠近時,就會在右側后視鏡或者擋風玻璃右側的支柱上顯示警告信息。
自動巡航
有些汽車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距離,與前方車輛保持相對車距恒定不變,當前方車輛加速時,自動巡航的車輛也會跟著加速,反之也會跟著減速。如果在巡航過程中有其他車輛匯入,則系統會自動調整車速,與后來加入的車輛依舊保持預先設定好的車距。這一功能在塞車長隊中非常適用。
自動停車
現在許多汽車都具有自動停車功能,具有這一功能的車輛可以根據車身的超聲波傳感器和攝像頭自動控制汽車停靠在既定的停車位,而不需要駕駛員的介入(但也有需要駕駛員按照語音命令手動操作的情況)。這一功能最早出現在2003年的豐田Prius車型,后來逐漸推廣,現在包括寶馬、福特和其他眾多品牌都有這一功能。
福特自動駕駛測試車隊搭載先進技術
據外媒報道,福特汽車在現有的10輛自動駕駛車隊的基礎上新增了20臺測試車輛并搭載了更先進的無人車技術。
福特汽車自動駕駛車隊未來將用于車輛共享,預計將于2021年引入。所使用的測試車型是福特Fusion混合動力車。28日,福特汽車表示將自動駕駛測試車隊車輛將添加20輛。新添車輛車型還是福特Fusion混合動力車,車輛搭載了兩個激光雷達傳感器,續航里程可達600英尺。新增測試車輛還搭載了三個攝像機傳感器和可以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使用的長短距雷達傳感器。新增測試車還輛配備了一臺發電電動機來支持自動駕駛軟件計算功能。
福特汽車希望在2021年運行四級水平自動駕駛汽車,也就是達到不需要人為干預的狀態——車輛沒有方向盤和剎車踏板。至2017年福特將在密歇根州、加州、亞利桑那州測試車輛,車隊數量將達到90輛。
盡管福特相比其他傳統廠商在無人車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是也面對著行業“新人”的競爭。
例如,谷歌自動駕駛項目分離出來的Waymo月初其無人駕駛測試車隊將包括100輛無人駕駛克萊斯勒Pacifica車型和30輛自有的“Koala”車。
亞馬遜:真正的未來是自動駕駛的卡車非無人飛機
在美國,每年有100億噸的貨物由卡車運輸,而根據美國卡車運輸協會提供的數據,百分之七十的貨物會被運送到全國各地。如今問題在于,沒有足夠的卡車司機,且人數還在減少。美國卡車運輸協會宣布,卡車司機的赤字已達到48000,如果持續這種趨勢,2040年赤字人數將會突破175000。美國卡車司機的平均年齡是63歲,數字還在不斷地上升中。“下一代的卡車司機將會來自哪里?”RyanPetersen,一位幫助企業用卡車、船舶和火車組織運輸工作的公司CEO如此問道。
這就是為什么亞馬遜似乎正在嘗試以Uber-ize的方式,通過全國最大的在線零售服務來協調卡車運輸。亞馬遜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但是據熟悉亞馬遜業務的TheJournal稱,該公司可能正在開發一個App,用于查找可用的卡車,并與需要運送的貨物匹配。有了這個類似Uber的App,該公司可以為航運市場提高一些額外的效率,并幫助解決日益增長的卡車司機赤字問題。
這也是亞馬遜在未來幾年內會毫無疑問的在自駕車型中推薦長途貨運的原因。
在收購了舊金山自動駕駛卡車公司Otto之后,Uber本身已經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亞馬遜相比之下更加適合。它已經控制了一個巨大的供應鏈,并在已經在供應鏈的內部應用機器人技術,提高了其效率。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的價格收購了機器人制造商Kiva,現今其技術有助于商品在零售商的大型貨物中心之間的運輸。如果有適合的自動駕駛的卡車,那它一定來自亞馬遜。
前瞻的亞馬遜
亞馬遜的前瞻之處體現在它在全球建立了將貨物轉移的基礎設施,這包括:遍布全球的大規模的執行中心,倉庫機器人的軍隊;和數十萬的快遞員以及倉庫工人。該公司還擁有自己的拖車、卡車、貨運飛機,它正在努力建立能提供包裹上門服務的無人飛機。
這些看起來很極端,但確實是亞馬遜對抗不斷上漲的運輸成本的唯一辦法。在上一季度的財務報表中,據亞馬遜透露,其航運成本較一年前同期增長了43%,達到了17億美元。航運是亞馬遜最大的開支之一。亞馬遜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來提高其供應鏈的效率,消除如UPS和聯邦等中間商的開支,同時增加新的基礎設施和技術。
亞馬遜很顯然想做一個類似Uber的App。根據Flexport的Petersen的說法,許多卡車行業依賴于經銷商,他們需要大約15%的開支用來匹配司機和貨運。有了這樣一個App,亞馬遜可以簡化這些過程。此外,正如Petersen解釋的那樣,亞馬遜在減少其系統中的其他低效率方面處于優勢地位。關鍵的一點事,它不缺乏需要運輸的貨物,并可以立即吸引司機到app。這對于其他人而言是很難實現的,他們必須要找到相應的供應和需求。同時,亞馬遜的首席執行官JeffBezos已經投資了一家名為Convoy的公司,該公司負責向托運人提供要求的貨運服務。
自動駕駛的反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長遠來看,達到效率峰值的最佳方法是完全移除駕駛員。現在看來可能性非常大。8月,Uber以6.8億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車公司Otto。到了10月份,該公司利用其自動駕駛技術的卡車在Colorado交付了一批貨物。
正如Peterson說的那樣,通過建立一個類似Uber的App,亞馬遜朝著這種無人卡車技術邁了一大步。JeffBezos喜歡吹捧亞馬遜的無人貨運飛機,但相比于公司可以通過無人卡車獲得的效率,無人飛機的項目是可笑的。自動駕駛的卡車才是亞馬遜真正的未來。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