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未來傳感器產業并購趨勢明顯 技術創新是生存第一法則

時間:2016-12-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作為一種與現代科學密切相關的新興技術,近年來傳感器得到迅速發展,并且在工業自動化測量和檢測技術、航天技術軍事工程、醫療診斷等學科被越來越廣泛地利用。

隨著各項新興技術的成熟,傳感器在生產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傳感器應用日益廣闊,產業聚集區逐個形成,但問題依然存在,國內企業仍應繼續發力,鍛造技術利劍。

傳感器

作為一種與現代科學密切相關的新興技術,近年來傳感器得到迅速發展,并且在工業自動化測量和檢測技術、航天技術軍事工程、醫療診斷等學科被越來越廣泛地利用。

隨著MEMS、激光技術、高科技材料等的技術進步,傳感器日益呈現多樣化趨勢,有的利用生物材料模擬人類皮膚,創新傳感器的觸覺;有的利用MEMS技術研發微型智能化傳感器,從而有利于復雜系統的集成;有的利用高精度的激光技術創造激光雷達,從而利于系統實時感知周邊障礙物與環境等等。

縱觀當前國內發展,我國傳感器根據應用領域可分為工業、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四大類。其中,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用傳感器占比約42%,而發展最快的是汽車電子和通信電子應用市場。根據用途則可分為力敏傳感器、熱敏傳感器、濕敏傳感器、磁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

從傳感器相關企業發展情況來看,小而散是當前傳感器產業的顯著特征。工信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從事傳感器生產和研發的企、事業單位共1700余家,從事MEMS研制、生產的企業有170余家,其中中小型企業占比約94%。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京津等產業聚集區。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業內公司的兼并重組,產業格局將進一步走向聚集。

長三角區域,以上海、無錫、南京為中心,逐漸形成包括熱敏、磁敏、圖像、稱重、光電、溫度、氣敏等較為完備的傳感器生產體系及產業配套。珠三角區域,以深圳中心城市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資企業組成以熱敏、磁敏、超聲波、稱重為主的傳感器產業體系。

東北地區,以沈陽、長春、哈爾濱為主,主要生產MEMS力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濕敏傳感器。京津區域,主要以高校為主,從事新型傳感器的研發,在某些領域填補國內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納米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部地區,以鄭州、武漢、太原為主,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在PTC/NTC熱敏電阻、感應式數字液位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等產業方面發展態勢良好。此外,傳感器產業伴隨著物聯網的興起,在其他區域如陜西、四川和山東等地發展很快。

然而,傳感器在我國仍面臨的挑戰諸多挑戰,比如高端領域核心技術未掌握,高端人才不足,生產、封裝及測試的自動化、規模化能力低,缺少龍頭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的敏感度低。

那么,我國傳感器該如何走出困境?專家認為有兩條路線,即聚集與整合并購。事實上,我國傳感器產業已形成例如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京津等產業聚集區。此外,產業整合并購也在進行中,未來還將會有越來越多上市企業通過產業并購切入傳感器領域。

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070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0.14%,2021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5,937億元。在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面前,國內傳感器生產商立足自身,潛心鍛造技術之劍,就能走出困境,迎來更好的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