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存儲器三大主力對決,各方勝算有幾何?

時間:2016-12-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6年行業內最受人關注的一件事恐怕就是三家不同背景的公司,不約而同地選定了大陸存儲器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2016年行業內最受人關注的一件事恐怕就是三家不同背景的公司,不約而同地選定了大陸存儲器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在紫光集團長江存儲成立不久,福建晉華及合肥長鑫也都在各自的城市宣布建廠進軍存儲器產業,三家有備而來的公司都在積極爭取大陸存儲器主導權,隨著三大體系建廠量產的時間表,2017年三大主力將面臨正面對決。

存儲器,中國IC產業的短板

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存儲峰會”上,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的掌舵人丁文武先生表示,中國的存儲產業跟全球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存儲芯片方面差距更大。這個差距可以用數據說話,“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2307億美元,其中存儲器進口占比達到1/4。”丁文武說,“我們一直呼吁要把存儲器作為國家戰略,因為中國有這么大的市場需求;從信息安全、產業安全角度考慮,也應該把存儲器作為國家戰略來考慮。”

在發展存儲器產業方面,丁文武給出了四點建議,第一,加強自主研發創新;第二,要有開放心態,加強國際合;第三,在加強人才培養的同時積極引進人才;第四,持續擴大投資。“存儲器光靠一條生產線不夠,10萬片不是一個經濟規模,30萬片才剛達到經濟規模,后面還要擴展更多的量。”

丁文武的建議為中國發展存儲器產業彌補產業短板無疑是一計良方,2016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亮點之一也是存儲器芯片,因為不論從投資規模和技術演進都可稱得上是歷史上的突破。

中國存儲器產業航母-長江存儲

今年3月,總投資約160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存儲器基地在武漢啟動。四個月后“長江存儲”集團正式成立,紫光集團參與了長江存儲的二期出資。據武漢新芯介紹,長江存儲的注冊資本分兩期出資。一期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和武漢新芯股東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在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即“武漢新芯”)的基礎上建立長江存儲。二期將由紫光集團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出資。

長江存儲將以武漢新芯現有的12英寸先進集成電路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能力為基礎,在拓展武漢新芯目前的物聯網業務布局的同時,向大規模存儲器方向演進。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出任長江存儲董事長,副董事長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公司總經理丁文武出任。至此,被稱為中國存儲器產業航母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長江存儲”正式出臺。

“長江存儲”的成立有著里程碑意義,將為國家后續布局自主存儲器產業奠定基礎。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存儲芯片生產能力,該項目的布局可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淮海戰役”,是中國公司真正走上自主生產半導體之路的里程碑,一旦成功將為我國打破主流存儲器領域空白,實現產業和經濟跨越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按照規劃,長江存儲將以芯片制造環節為突破口,集存儲器產品設計、技術研發、晶圓生產與測試、銷售于一體,預計到2020年形成月產能30萬片的生產規模,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萬片的產能。最新的消息是長江存儲正在評估在南京建設12吋廠的可行性,凸顯國家存儲器基地的雄心大略。

長江存儲的優勢:背后的國家意志,更好的企業內部機制、更大的資金平臺、更強的執行力、更快的發展速度。以國家存儲器基地為龍頭可以帶動設計、封裝、制造、應用等芯片產業相關環節的發展,配合已經在武漢光谷形成的規模顯示產業鏈(天馬、華星光電)、智能終端產業鏈(華為、聯想、富士康),打造一個萬億級的芯片-顯示-智能終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晉華存儲器項目-兩岸高科技深度合作的結晶

位于福建“首富縣”晉江的晉華存儲器項目,是由聯電主導的與晉江市政府合作的項目,一期總投資達370億元人民幣,堪稱晉江所有重點在建項目中的“巨無霸”。

據該項目總經理助理鄭進福透露,項目建設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建成后將填補大陸主流存儲器領域的空白,成為大陸首家具有自主技術的DRAM存儲器研發制造企業。落戶晉江的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項目,不同于其他企業走技術授權的合作路徑,首創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共享模式,開啟了兩岸高科技領域深度技術合作的先河。

在與晉江一水之隔的臺灣,晉華公司與臺南科技園區合作成立了聯合科研中心,設立這個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為該項目兩年后的正式投產做技術儲備。目前已有140多名科研人員在進行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發,待項目投產后,產品關鍵技術的研發將從臺灣轉回晉江。

晉華存儲器項目目標是建設月產6萬片12吋內存晶圓生產線,計劃于2018年第三季度投產。一期達產后,產能規模為月產6萬片內存晶圓,年產值12億美元,四期全部完工后月產24萬片,年產值48億美元。項目可帶動設計、封裝、測試和智能終端等上下游集聚發展,在福建沿海形成一個千億級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晉華項目的優勢:民間資本,全國縣域經濟排名第五的晉江民間資本殷實,巨大的投資導向效應將帶動晉江民間資本,為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提供強大資金支持。地理優勢,晉江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更方便地與臺灣合作溝通,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以晉華項目為基礎,晉江正全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努力成為全球重要的內存產業生產基地、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產基地,以及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示范中心。

合肥長鑫-組建陸日臺聯合精英團隊

合肥長鑫是由北京兆易創新(GigaDevice)與合肥市政府合作的存儲器項目。合肥長鑫項目的消息較少些,長鑫日前正式曝光相關投資計劃是,預定第一期在合肥興建第一座12寸晶圓廠,明年7月動工,目前團隊已逾50位員工,預定明年要達千人規模、2018年發展到2,000人左右。

人才可以說是合肥長鑫成功的關鍵,所以合肥長鑫引發的挖角大戰吸盡了眼球,據說長鑫已網羅到大批來自SK海力士、華亞科及臺廠DRAM設計公司的工程師和管理團隊,未來產能要超過SK海力士無錫工廠。業內盛傳合肥長鑫祭出了三倍年薪,高于紫光所開出的兩倍年薪條件,向臺灣某企業人才挖角,且鎖定人數高達兩百人,無疑是這場存儲器人才爭奪戰的導火索。

三大主力對決,各方勝算有幾何?

可以說今年行業的最大看點是這三大主力參與的存儲器芯片主導權大戰,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長江存儲傳已評估到南京設立12吋廠,聯電晉華計劃2018年量產,并在南科廠同步研發25、30納米制程,合肥長鑫不惜血本搶人才,三大存儲器芯片主力欲做大陸DRAM產業龍頭的對決將在2018年展開。

長江存儲布局自制3DNANDFlash,目前雛形漸現,下一步是與已購并飛索(Spansion)的賽普拉斯(Cypress)合作,切入32層和64層3DNAND技術。

由于這一門檻較高,長江存儲仍需要急起直追國際存儲器大廠,能否奪得大陸DRAM主導權還需時間來驗證。長江存儲與旗下武漢新芯原本是扮演大陸存儲器中心角色,將會統籌3DNAND和DRAM兩大存儲器技術發展。

長江存儲除了積極與美光洽談DRAM技術專利授權,也在著手評估自建或購并現有晶圓廠的可能性,據長江存儲楊士寧表示,會以購并現有晶圓廠為第一考量。近期武漢新芯12吋新廠已經開工,單月產能規劃30萬片,涵蓋NANDFlash和DRAM芯片。

另外兩家存儲器主力也在加快腳步展開研發自制,希望搶在長江存儲之前先量產DRAM技術,以爭取大陸DRAM產業寶座。聯電主導的晉華新廠已經動工,預計2018年進入量產。合肥長鑫目前的主要投入是在DRAM相關存儲器IC的設計上,在“挖角”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也在加大力量投資進行DRAM研發和制造。

目前三大主力都在積極招兵買馬,并雙頭并進:技術專利授權和自主技術研發,希望搶占先機,打好大陸DRAM存儲器芯片主導權的卡位戰。可以預言,誰先做到實現穩定的量產,誰就有可能是這場大陸存儲器龍頭企業爭奪戰的贏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