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研發和應用工業機器人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為此,國家和企業都異常重視對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布局。那么,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的風口與痛點何在?
如今,放眼全球科技的發展,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機器人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產業大環境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也變得十分迅速,其產業發展格局已呈現出群雄逐鹿的局面。那么,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的風口與痛點何在?
風口:兩大因素催生市場藍海
當前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推進,工業機器人技術也成為了制造業升級的一項重點。為此,國家和企業都異常重視對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布局。
政策“組合拳”將出擊
據2016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傳遞出的信息,國家多部委將在政策上打出“組合拳”,聯合發力,共同推動《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在“十三五”期間落地。除了首次發布灌裝機器人等三項團體標準外,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會長宋曉剛還透露,聯盟將繼續制定、發布一系列團體標準,國家也將發布機器人產業白皮書和機器人標準體系框架。另外,據科技部相關人員介紹,就機器人產業,科技部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兩個層次上做了一定的規劃,設置了四方面目標,分為六大方向、17個重點任務。
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一路走高
盡管最近中國經濟衰退,其潛力依然巨大。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最新預測,2014年和2018年之間,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數量將增至40萬。一直到2018年,數字化變革和自動化的浪潮將繼續推動工業機器人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金屬加工、塑料、食品、包裝等行業也將感受到此項技術變革。據預測,到2018年期間,全球銷售額年均增幅將達15%,中國是世界市場上增幅最快地區,2018年其工業機器人新安裝量將超過三分之一。
痛點:產業發展隱憂仍存
實際上,當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仍處于“既不大也不強”的狀態。相關產業專家認為,大力研發和應用工業機器人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但我國工業機器人與制造業互動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需采取多項措施予以解決。
以市場換技術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保持高速增長,產量達到56604臺,比去年全年產量增長了71.5%,同比增長29.1%。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各路豪強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產業熱度雖空前高漲,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隱憂仍存。如: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自主創新能力整體較弱;各地產業重復建設;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仍待健全等,這些隱憂成了限制國產機器人企業分享中國機器人龐大市場蛋糕的桎梏。在外資品牌切走了中國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又對國產機器人企業在技術、零部件成本方面形成了壓倒性優勢的當下,一種曾經對中國汽車吸引外資用“市場換技術”的擔憂再次在國內機器人產業界出現。
受困智能化
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風口下,工業機器人看似迎來東風,但對于大型傳統工業機器人來說,它們仍然受困于智能化。受困于智能化是機器人產業的最大痛點之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我國機器人應用在市場存在感不強。據悉,目前國內市場的工業機器人更適應完成簡單工序,一旦從事較復雜的工序便會出現匹配度不好、應用不到位等一系列的問題。
總結
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應在技術、市場等方面加速布局。雖然目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企業由于起步晚,市場份額大部分仍被國外公司占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人工智能技術、新材料技術的突破,差距會逐漸縮小,并到2025年實現趕超,機器人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