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首個工業4.0示范基地,時隔一年,博世長沙按照工業4.0理念建設的首條生產線究竟建得咋樣,又是何等模樣?昨日,記者走進博世長沙車間探訪,揭開長沙首條工業4.0生產線的神秘面紗。
半個月前,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亞太區科技研究中心博士于華俊帶著團隊,從上海飛赴長沙,帶來的還有一套為博世長沙工業4.0項目生產線專門研制的人機交互安全系統。操作員只要穿上特制的穿戴設備,一靠近機械手臂,機器便自動降低生產節拍直至完全停止,保障操作員安全。博世長沙總經理魏彥說:“再過幾天,這個系統就要安裝完畢,整條生產線調試將進入尾聲,按照進度,年底可投入使用,量產第九代剎車防抱死系統電機。”
“U形”生產線:34個集約工站僅兩個工人
盡管“工業4.0”的概念提出已有五六年,但工業4.0生產線樣本,仍是眾說紛紜。博世長沙在設計生產線概念時達成共識:基于博世的物聯網云,讓工廠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島實現連通。
魏彥告訴記者,工業4.0項目整個團隊11個人,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在經過3個月的研究、摸索后,工業4.0生產線概念設計藍圖正式出爐。
11月30日下午,記者在博世長沙生產車間看到,一條不足兩米寬的過道,一邊是博世長沙傳統的生產線,工人忙碌不停;一邊是正在調試的工業4.0生產線,現代感、科技感撲面而來。
博世長沙生產技術總監張畢生表示,相比傳統的流水線設計,工業4.0項目生產線采取的是“U形”呈現,即工站閉合式排列,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值。
盡管生產環節多達34個,但工業4.0項目生產線與傳統生產線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人機交互系統。張畢生說,整條全新生產線僅用了5臺機器人,兩個工人,便完成了原料自動喂補到成品集成各個工序。
前景可期:成為工業4.0解決方案供應商
得益于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以及大數據的應用,博世長沙在企業研發、生產制造、管理、服務等各環節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當天,記者在車間看到,“U形”生產線上設置了15個照相系統,拍攝的圖片等相關數據將自動上傳到博世開發的最新數據處理平臺。
記者了解到,全新的生產線建成后,預計生產節拍減少5秒,每7.5秒便可生產一個產品,操作員減少5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質量損失減少30%,真正實現“智能生產”。
雖然從智能生產到工業互聯,還要跨越工業標準、開放的平臺、開放的通信協議“三座大山”,但對工業4.0項目在長沙乃至湖南的示范推廣,魏彥抱有信心。
目前,博世長沙按照總部規劃的工業4.0“四步走”,在第一步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逐漸成為一個工業4.0解決方案供應商。
據介紹,在這條全新的生產線上,有不少“長沙元素”,部分設備由長沙本地非標設備制造商提供。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