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聞界的新伙伴 機器人記者與傳媒業會擦出什么火花?

時間:2016-12-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英國報紙聯合社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啟用機器人來報道體育和選舉方面的新聞。

近日,英國報紙聯合社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啟用機器人來報道體育和選舉方面的新聞。無獨有偶,《華盛頓郵報》近日啟用了機器人來報道2017年美國大選。

記者的飯碗還保得住嗎?機器人記者是否會改寫新聞行業的未來?

機器人與傳媒業的碰撞

對于關心新聞行業發展的弄潮兒來說,機器人記者并不新鮮。早在李世石與阿爾法狗圍棋大戰前,新聞行業就上演了一場激烈的人機大戰。

2015年5月,NPR(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向一臺可以寫新聞的機器人“WordSmith”發起了挑戰,而承載人類記者榮耀出戰的是外媒公認的寫作能手——駐白宮資深記者ScottHorsley。此次報道主題是:Dennys餐飲公司發布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記者ScottHorsley不負眾望,只花7分鐘就寫完了這條新聞。然而機器人WordSmith只花了2分鐘。

雖然更多人認為ScottHorsley的報道寫得更好,但“快準狠”的機器人Wordsmith卻如一朵烏云,籠罩在一直引以為豪、認為不可被取代的新聞內容生產者們頭上。

事實上,傳媒業探索自動化、智能化的腳步從未停止。

《洛杉磯時報》曾用由其記者兼程序員KenSchwenck開發的Quakebot系統寫作了關于一場4.4級地震的報道,整個過程僅耗時3分鐘。此外,《洛杉磯時報》還有一套報道犯罪新聞的程序。

法國《世界報》與Syllabs公司合作,在2015年選舉活動中,用機器人記者報道了數千條各地實時選舉情況。

英國《衛報》和NewspaperClub合作發行一份名為TheLongGoodRead的新報紙,內容選自《衛報》長篇報道,版面設計則由NewspaperClub一款名為ARTHR的免費在線頁面布局工具生成。

《華盛頓郵報》采用寫稿軟件Heliograf來報道部分巴西奧運會賽事。該軟件能自動生成并在Twitter上發布新聞。Heliograf主要通過人工智能來快速生成一些簡單但有效的信息,比如奧運會的比分、金牌總數、以及其他以數字為核心的報道。

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新聞從業者對此憂心忡忡。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機器人記者為什么會出現、它的核心競爭在哪兒。

把機器人能做的交給機器人,從而把人力解放出來,去從事具有創新要求和需要發揮想象力的工作——這是工業革命以來自動化革命的基本理念。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新聞行業,它也道出了機器人記者產生的根本原因:節省時間、讓記者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作為行業先驅美聯社的副總裁——LouFerrara,一直堅定地推動美聯社在自動化新聞領域不斷探索。他認為:時間是自動化最大的優勢。做新聞是個很雜的工作,無論是查找資料、抑或是采訪新聞人物,這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所以,他希望新聞人能夠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本可以由機器完成的事情上。畢竟,人們從不指望新聞業來處理某一程序。

以美聯社為例,美聯社每個季度都會發布幾百篇公司財報新聞,這些堆砌了各種數據的新聞對于記者編輯們而言費時費力,而機器人記者WordSmith每秒最多可以產出2000篇此類新聞,而且出錯率極低。自從采用了機器人記者,僅2014年,美聯社此類報道就達到了之前人工發稿量的14倍。

除了公司財報,體育、選舉等新聞題材也越來越多地采用新聞機器人。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是《華盛頓郵報》首次采用Heliograf軟件來報道賽事。整個比賽期間,它共參與報道了近500場比賽,并且實現了數據的實時抓取、分析和精準定位推送。但是,該報戰略行動部主管表示,Heliograf的出現并不是為了取代記者,而是為了更好地配合記者的工作,使他們有時間來寫更多精妙的、值得報道的故事。

在2017美國大選報道中,《華盛頓郵報》繼續采用新聞機器人與記者合作報道的模式,正如該報數據科學部主管SamHan所介紹,《華盛頓郵報》的過人之處就在于能將不同新聞來源和強大的Heliograf軟件相結合,記者所要做的就是將機器人自動抓取生成的文章加以潤色分析、使之更有人情味和個性化,這對記者和讀者而言都是件喜聞樂見的事。

剛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啟用機器人來報道體育和選舉方面新聞的英國報紙聯合社的主編PeteClifton也表示,機器人記者的出現不可能取代任何優秀的記者,我們絕不可能派一個機器人去火災現場或者出席法庭采訪。

總而言之,雖然機器人記者具有處理數據快速準確的巨大優勢,但它一開始的定位——為人服務就決定了它并不可能完全取代記者。

智能化時代新聞業何去何從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越來越先進的機器不斷出現,伴隨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工作、甚至是行業被淘汰,比如制造業流水線上的組裝員正被工業機器人替代,物流行業的快遞員正被無人機、機器人送貨員所替代,無人駕駛汽車正取代出租車司機和貨車司機。

因而,雖然機器人不會完全取代記者,但不可避免的是,它的出現仍會淘汰掉一部分工作,即能夠被機器人替代的工作。進一步說,對于這個正處于升級轉型時期的新聞行業,自動化時代的來臨是否會讓它面臨著大規模裁員?

美聯社副總裁LouFerrara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相較于汽車等制造業,新聞有個極大的特點:人們對于新聞信息的獲取和需求永遠是不可能窮盡的。沒有哪個新聞從業者會說:“我們已經寫了足夠多的新聞、我們的新聞來源已經夠了。”所以,智能化時代所解放出來的人力可以去做其它更適應于我們這個時代媒體特性的事情。不可避免,有些工作會消失;但毫無疑問的是,新的崗位會產生,這些人員并非被淘汰了、只是被重新安排了任務。

此外,機器人除了可以重塑新聞采寫的方式,它還可以改進視頻和圖片生產方式。

任何熟悉視頻行業的人都知道,視頻生產相當耗費人力,而這正是自動化時代帶來的機遇。目前,很多公司正在努力研發一些軟件,使剪輯視頻變得更快速便捷,比如自動生成匹配字幕等。這樣,視頻工作者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編排新聞故事線、講好新聞故事。

數據新聞的盛行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把技術、數據、新聞、照片圖表等元素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為受眾提供了一種直觀、互動性強的新聞新體驗。

最后回歸到機器人記者身上,雖然目前它還主要應用于以數據為基礎的程式化報道領域,但記者們正不斷適應這個新的工作伙伴,取長補短。為讀者提供更精準、快速、也更有人情味的新聞將是智能化時代媒體內容生產的發展方向。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