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布斯報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AI)這個詞甚囂塵上不斷進入大眾輿論范疇。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關于人工智能或夸張或不實的討論和案例。有些還相當駭人聽聞:
·大眾印象將人工智能視為一種未知的、可怕的技術。
·人們經常用電影中終結者的形象來指代這項新技術,冰冷駭人而殺氣重重。稍微女性化一點也是機械姬那種形象。盡管常常過于感性和多有誤解,這些討論顯示人工智能正在為大眾輿論所熟知。
·一些評論的聲音警告大眾警惕人工智能,因為科幻電影中表現的都是人類如何被人工智能取代。在強大的機器人面前,甚至整個個人類都有滅亡之虞。
·所有這些專家的演講和科幻故事的演繹讓大眾憂心忡忡。得知渺小的自己終將被機器取代,連上班工作都喪失了興致。
AI威脅論是科幻電影經久不衰的題材。從左到右依次是《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游》、《機械姬》、《終結者》
大多數時間這些混雜著荒誕和畏懼的情緒構成了普通人對人工智能的看法。盡管眾口鑠金,然而有關人工智能的事實卻并非如此。
首先從小的層面講,當下許多AI公司正在創立和成長,它們的目的都是用科技實現盈利,同時造福人類。比如Mapillary試圖通過眾包地圖的方式來讓世界更加“觸手可及”,農業科技企業Zeroth.ai使用Sero來預判水稻的生長情況和作物產量。Lingvist則努力用機器學習來幫助人們更快地掌握另一門語言。大名鼎鼎的AlphabetDeepMind背后的技術每年幫助谷歌公司節省15%的能源開支。另外還有耳熟能詳的特斯拉,既是自動駕駛汽車又是新能源公司。
從宏觀角度來看,文章開頭的流言同樣不攻自破。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每年幫助30萬生命從交通事故中幸免。隨著未來勞動力和資本增值、智能自動化以及創新分散化,埃森哲預計到2035年AI將使全球經濟實現翻倍增長。與其杞人憂天擔心AI奪走人類工作,說AI幫助人們更好做好工作更為恰當。
綜上,很多關于AI的流言都是不可理的恐慌。
既然AI是積極的,那么那些鋪天蓋地的負面評論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答案是人心對新事物的恐懼。關于AI具體是什么樣子,以及它對工業、對就業可能帶來什么影響,人們對這些未知數表現出本能的恐懼。恐懼來源于AI對未知的揭示,它迫使人們離開已知的舒適區,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同時也充滿機遇。
對于這種因未知而生的恐懼,最好的方法無疑是通過學習增加了解。Coursera和Udacity上有免費的公開課,詳細講解了有關人工智能的知識。學術之外,日常生活中的Siri、谷歌語音助理以及微軟小娜和亞馬遜Alexa,這些貼心的科技造物無不在向人們展示者科技造福人類的能力。除了四家硅谷巨頭之外,更多的AI企業也在陸續投身其中,不斷開發出更優秀的產品和服務。
通過理性認知,我們可以不受那些負面留言的誤導,成為一個人工智能的理性主義者。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