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得益于手機和游戲公司技術的引用

時間:2016-11-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990年,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三位機器人專家ColinAngle、RodneyBrooks、HelenGreiner共同創建了機器人公司iRobot。

1990年,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三位機器人專家ColinAngle、RodneyBrooks、HelenGreiner共同創建了機器人公司iRobot。在那之前,他們三人均就職于MIT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這個實驗室就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征地。

在公司成立的前十年里,iRobot一直專注于研發太空探索、搜救和掃雷等軍用機器人,研發出了Genghis太空機器人、能在碎浪帶探測和消除地雷的Ariel機器人,并在1998年獲得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的訂單制造戰術移動機器人,從而研發了iRobotPackBot機器人。

掃地機器人

從2001年開始,iRobot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從軍用機器人轉向了消費機器人,特別是家庭清潔領域。2013年iRobot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在中國僅僅銷售Roomba和Braava兩個系列的家用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

在接受本站的采訪時,iRobot的聯合創始人兼CEOColinAngle表示,目前iRobot不僅在中國實行家用機器人優先的策略,在全世界也是,這是因為這家公司看到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家用機器人發展機遇。”

iRobot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雖然只有家庭清潔,但想要更好地完成清潔這件事情,機器人還需要不少iRobot長期積累的各項技術。Angle說,在設計掃地機器人Roomba時,iRobot使用了聽覺識別和機器視覺識別兩種技術來探測有沒有遺漏的臟物。例如當掃過一篇面積很大的臟物時,機器人會通過識別物體撞擊的聲音來判斷是否有固體物品被吸起來,從而判斷是否應該在此處反復清掃。而視覺識別則通過攝像頭直接觀看地面上是否有遺漏的污跡,這其中使用的是機器視覺技術。

即使擁有這些技術,iRobot正在急著進入的中國家用機器人市場仍然競爭激烈。不管是小米這樣的新生代硬件巨頭還是海爾這樣的傳統家電巨頭都發布了自己的掃地機器人產品。Angle認為iRobot能夠取勝的關鍵在于其在全球市場多年來的銷量和口碑。

“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擁有70%的市場份額,而剩余30%的份額主要有另外15家競爭對手分享,而且我們理解清潔和智能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在產品的設計上兼顧了這兩點。”Angle說。

另外,為了打入中國市場,iRobot還為中國市場特別定制了一款能夠同時完成噴水和拖地的BraavaJet機器人。考慮到中國家庭大多使用的是木質地板,所以比起吸塵功能消費者會更傾向于擁有擦地功能的機器人。“我觀察到中國的超市中拖把非常多,比我去過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多,所以我們就針對這個特點研發了BraavaJet機器人,目前看起來相當成功。”Angle說。

BraavaJet機器人

BraavaJet機器人

Angle認為中國市場將會在兩年內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家用機器人消費市場,因此中國市場對于iRobot來說“極其重要”。目前iRobot已經在香港和上海開設了研發和生產中心,并在上海開設了市場營銷中心。

Angle透露,出了家用清潔機器人,iRobot來未來還會向家用安全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方向拓展自己的產品線。在Angle的設想中,家用醫療機器人將會代替醫生在家中為病人問診,而它的背后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醫生,機器人做的事情是完成測量體溫、觀察病情等操作。“我們對這些領域很感興趣,iRobot也正在進行相關的研發。”

另外,iRobot同樣也在研究讓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周圍環境的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隨時都在復雜環境中運動的家用機器人,其理解周圍環境的能力和重要性堪比無人駕駛汽車。

iRobot成立的1990年,大部分人對機器人的印象還停留在科幻電影或者工廠里的機械手臂上。當我問到為什么機器人現在能夠進入大眾家庭,機器人這個行業在這26年里發生了哪些改變時,Angle說:“公司創立時,整個機器人行業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讓機器人能聽懂人的指令、讓機器人能夠看到并且識別周圍的環境,以及對機器人實現無線控制。”

“但現在隨著手機和游戲公司在硬件和軟件上的研發,相關的創新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所以我們可以使用別的產業的技術,來讓自己的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Angle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