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日前在湖北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為期3天的展會,熙熙攘攘的參觀人流,高達150億元的簽約總額,讓人深深感受到這一高科技產業的魅力與活力。
去年,武漢光谷企業總收入首次跨過萬億大關。其中,43.9%來自光電子信息產業,達4420.3億元。最近5年,光谷光電子產業增速平均超過32%,以“光制造”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傳統工業制造。走過了30年發展歷程的光谷不斷在求新求變中搶占發展先機。
今年3月份,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在武漢光谷奠基,總投資240億美元。這是湖北省最大單體投資高科技產業項目,建成后將帶動設計、封裝、制造、應用等芯片產業相關環節的發展。
此前1個月,在光谷左嶺智能制造產業園內,第一塊5.5寸顯示屏下線點亮,華星光電國內首條第6代LTPS(低溫多晶硅)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生產線完成試產。據了解,華星武漢基地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面板顯示技術,主要瞄準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高端顯示屏市場。投產后,將打破國外高端小尺寸顯示屏的壟斷地位。
如今,圍繞國家存儲器項目,以天馬、華星光電為代表的顯示產業,以華為、聯想、富士康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在光谷齊聚,共同打造萬億級的“芯片—顯示—智能終端”光制造全產業鏈。
今年8月份,武漢郵科院再次刷新光傳輸世界紀錄,達到每秒400T。一根頭發絲粗細的光纖,可容納全球48億人同時在線通話。
9月份,華工科技領銜的“高效智能激光強化裝備研制及在鐵路、航空領域關鍵部件上的示范應用”“工業級皮秒/飛秒激光器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兩大激光技術,列入國家科技重點研發專項。作為光谷唯一的主板上市激光企業,上半年華工科技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幅雙雙超過30%。五大業務板塊中,光通信器件增幅近70%,激光裝備制造則超過了100%。
武漢夢芯科技公司推出國內首款40納米高精度北斗導航應用芯片“啟夢”。進入量產的“啟夢”,定位精度可達1米,比GPS定位精度提高許多。北斗將由此進入尋常百姓家。
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光博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光谷”的光電子產業正在走向世界。“俄國硅谷”斯科爾科沃科技園、愛爾蘭國家光子集成中心以及德國通快、羅芬等全球激光巨頭紛紛將視線轉向光谷。
去年以來,長飛光纖啟動大規模海外布局,相繼成立3家海外合資公司,設立22個海外辦事處。截至目前,長飛光纖光纜和預制棒產品已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長飛的海外布局,成為光谷光電子產業國際化的縮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說,借助光博會舞臺,國內外參展商用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展現出全球工業信息化、智能化的新風口。在國際品牌風云際會之時,中國光谷迅速把握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新機遇,把光電子產業現有優勢轉化為信息化、智能化的未來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3C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