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經常應用在現代智能汽車系統中,是一個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具有前景的工具。基于車上感知系統的啟用,如雷達,激光或視頻技術等,這些車都具備了檢測道路上是否有威脅的能力,預計會出現的危險駕駛情況,并積極采取行動,碰撞避撞。
除了在汽車上應用多種傳感器形成組合系統外,復雜的信號處理和傳感器數據是否能融合也是整個系統能否穩健和可用的重要因素。
融合傳感器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以及激光雷達結合的解決方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2)汽車傳感器對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最早介入和發展路徑最穩定的依舊是整車廠和tier1廠商,是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3)初創型企業當前大多與主機廠合作,由主機廠派發到tier1中去,近2年并沒有大的話語權,但總體方向正確,后續有機會。
國內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目前全部依賴進口,國內第一階段研發階段基本完成
目前毫米波雷達的主流方向是24GHz和77GHz,24GHz應用于汽車后方,77GHz應用于前方和側向;從成本來看,中長距離的雷達模塊60-120美金,中短距離30-40美金,天線&板材、射頻前端芯片和后臺DSP信號處理環節成本各占1/3;從商業模式來看,部分國外巨頭的軟件授權費達上千萬美金;中國中高端汽車裝配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全部依賴進口,國內第一階段研發階段已經基本完成。
算法是車載攝像頭的核心環節
算法占車載攝像頭成本的60%以上,是車載攝像頭的核心環節;Mobileye占全球視覺處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算法公司主要是創業公司,如Minieye、深圳前向啟創、縱目科技等;光學鏡片主要是臺灣的廠商在主導,國內聯創電子有望躋身前列。
投資建議
預計到2020年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99億美元,建議關注雷達產業鏈廠商華域汽車、滬電股份、亞太股份;攝像頭產業鏈的聯創電子、北京君正、歐菲光和水晶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