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曾經依靠密集勞動力走向世界的“中國制造”,機器人正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助力之一。在中國多地,機器人正在迅速進入制造業。在珠三角,家電業率先“機器換人”,電子信息產業緊緊跟上,汽車、紡織服裝等行業也蓄勢待發,一個個“無人工廠”取代了曾經工人們揮汗如雨的車間廠房。本文將為您盤點中國“機器換人”十大戰略要地。
長沙:到2017年年末,長沙將力爭實現工業機器人產業產能突破100億元;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00臺/萬人。
東莞:自2014年起每年支出2億元財政資金扶持企業”機器換人”,目前大量的機器人已運用到生產線中。
天津:著力突破機器人整機、零部件設計制作與集成、機器人用材料及加工技術。
沈陽:我國最重要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之一。2015年沈陽機器人相關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產品占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逾20%。沈陽新松是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排頭兵,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青島:在青島高新區規劃建設占地3000畝的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園區,作為青島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的主體和核心區域。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機器人產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基地。
浙江省:“機器換人”戰略為浙江省工業機器人產業開啟了巨大的應用空間。據調查,浙江省制造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總量占全國的15%左右,居全國第一位,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52臺/萬人,大大高出全國36臺/萬人的平均水平。
蕪湖:首個國字號機器人試點集聚區,截至2016年2月份,蕪湖市機器人產業園入駐的機器人企業共56家,產業規模達70億元。
上海:力爭建設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高度集聚的研發中心、制造中心、服務中心和應用示范中心,整體實力進入世界一流陣營。2020年全市機器人產業規模力爭達到600億-800億元。
深圳:2014-2020年每年投資5億元人民幣援助機器人相關產業發展。現在,深圳市與機器人有關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達到30處、工程實驗室16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處、公務服務平臺7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