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VR技術在新聞行業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

時間:2016-11-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上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新賽季開賽。本賽季期間,NBADigital與NextVR合作,每周將至少提供一場虛擬現實(VR)信號轉播服務。“

上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新賽季開賽。本賽季期間,NBADigital與NextVR合作,每周將至少提供一場虛擬現實(VR)信號轉播服務。“這是所有職業賽事體育聯盟中首次使用固定周期的VR信號轉播服務。”NBA代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VR

VR

NBA會以180度的效果對比賽實況進行流媒體傳輸,觀眾可以轉動頭部來跟隨球員們的移動。另外,180度顯示的則是比賽的實時統計數據圖表。除了常規的比賽內容外,觀眾還將觀看到中場休息表演和賽前熱身等花絮,仿佛親臨現場一般。

從“看新聞”到“帶你進入新聞現場”

“觀眾從過去的‘看新聞’到‘被帶入新聞現場’”,美國斯坦福大學約翰·斯·奈特新聞學者、VR新聞傳播領域專家安華·童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說,“這是VR視頻與傳統報道最大的區別。”

2010年,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高級研究員羅尼·德拉佩納,首次用“沉浸式新聞”的概念來定義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新聞:“一種使觀眾能夠對新聞中的故事或場景,獲得第一人稱視角體驗的新聞生產方式。”

安華表示,虛擬現實技術帶來了全新的講故事方式,能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受眾的參與度,這在演唱會和體育賽事報道中尤為突出。虛擬現實報道還會讓受眾產生同情心,如戰爭題材的新聞報道,能讓受眾更加同情新聞里的人物。

當人沉浸在虛擬現實世界時,很容易忘記其實自己是在現實世界的客廳里。當看到自己支持的國家拿到金牌或看到精彩的畫面時,可能會激動的手舞足蹈,甚至一不小心掀翻桌子。

如果說,去年當《紐約時報》、美國廣播公司、《今日美國》等推出VR報道時,VR技術還被看成少數媒體“高富帥”的玩具。安華說:“現在VR技術已成為媒體吸引受眾的一個強大工具。”

不能讓新技術掩蓋新聞價值

安華介紹,媒體要生產360度虛擬現實(360VR)視頻,需要一個球形攝像機,以拍攝不同角度的視頻。在后期制作中,還需使用一種特殊的軟件,將所有這些視頻“縫合”在一起。

從技術上看,這與傳統視頻相比有些復雜,但現在球形攝像機和視頻拼接軟件,以及可選擇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操作,成本也逐漸降低。他舉例說:“如果媒體公司打算制作360VR視頻,技術培訓時間不超過1周就能掌握。”

不過,安華表示:“必須正確使用這項技術,不是將其作為一種技術創新,而是作為一種真正的媒體,避免出現技術創新掩蓋新聞價值的現象。”

由于重大新聞事件十分有限,后期制作耗時耗力,VR新聞選擇傾向于清晰度高、接近性強的內容,造成新聞價值的時新性、重要性和顯著性不足。如澎湃“全景現場”中的醍醐寺珍寶展全景新聞,由于游客和展品展柜靜態畫面清晰度差,缺乏對用戶關心的展覽主題和珍稀展的介紹,使得新聞報道成為單純的VR體驗。

“要讓新聞價值借助新技術更好地體現,而不是被新技術掩蓋,這是VR新聞獲得流量的關鍵。”安華強調說。

如何講好故事仍是最大挑戰

安華還指出,不是所有的新聞類型都適合利用技術來展現。

“目前來看,圖片和視頻較文本形式更適用于VR技術。在虛擬現實中,新聞圖片創建是有趣且容易的。首先,可以用一個智能手機和應用程序創建球形全景。然后,將其放進一個互動式地圖中,這可以讓用戶沉浸其中。此外,VR技術也可以在文本或音頻中使用。例如,制作關于成千上萬人在巴黎參加一個抗議活動的新聞時,可添加聲音,制造音頻氣氛。”他說。

“記者得問自己:為什么要使用VR技術講這個故事?假如記者做不出令人信服的VR內容,公眾將很快感到無聊。”安華說。

在安華看來,跟傳統新聞一樣,在信息獲取日益廣泛便捷的時代,怎樣才能講好一個新聞故事吸引受眾,仍是VR新聞面臨最大的挑戰。為此,“從計劃拍攝一個360度的新聞報道起,你必須銘記一點——用戶就在現場,拍攝者必須慎重考慮把攝像機放在哪里最好。”

“講好故事,后期的編輯處理也很重要。”他說,不能像編輯傳統的二維視頻那樣編輯VR視頻新聞。例如,編輯進展得非常緩慢。還必須非常小心,不要讓觀眾感到不舒服。需要注意的是,在虛擬現實仿真畫面中,如果畫面移動太頻繁,會使用戶覺得惡心等不適。

古老新聞業,能否借助虛擬現實技術煥發新生機?在安華看來,關鍵還是“如何通過技術革命改寫造就其生存DNA的‘生命鏈’,從新剪接甚至重組基因。”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