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裝備產品智能化是“十三五”期間紡織機械行業主要技術研發方向。ITMA展會素有世界紡機展覽界“奧林匹克”之稱,而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作為參展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紡機展會也可以被看作全球紡機業界實力最強企業之間的競技平臺。此次展會,紡織裝備產品智能化的成果得到集中展現。展品緊扣“智能制造”主題,很好地反映并詮釋了紡織行業“十三五”重點落實推廣的包括紡紗智能生產線、滌綸長絲智能化生產線、針織智能生產線、印染自動化生產線、非織造布自動化生產線以及服裝自動化生產線在內六大智能生產線的特點。
在紡紗設備單機自動化的基礎上,各工序之間的自動連接和眾多需要大量人工的輔助生產環節成為進一步智能化的著重點。青島環球集團在展會上全球首發的HR-01紡織工廠智能機器人,采用激光導航技術實現自主巡航,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實現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化輸送,可實現整個紡織工廠的智能化。自動理管機、自動落紗設備也成為紡機企業開發熱點。
“智能技術、3D編織、一體成型、個性定制”是五洋紡機有限公司的發展理念。2011年,公司搶抓國家實施首批智能專項項目的契機,利用自主研發的智能經編設備,顛覆了服裝生產從織布、裁剪到縫制的傳統模式,將服裝制作的3D打印、一體成型,一幅多款變成了現實,開辟了服裝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定制的智能生產時代。同時,公司依托“互聯網+智能制造”開發了針織生產智能管理系統,對工廠的每個生產環節進行全程的數據采集、傳輸和控制,實現全面信息化管理,并為客戶提供遠程服務,通過網絡實時掌握訂單生產和交貨進度,產品受到市場青睞,市場空間巨大。
慈星股份集團是國內智能紡織機械制造企業的先行者。此次展會,公司展出的TAURUS2.170XP全成型電腦橫機是毛衫行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設計。該機型包含了兩項Steiger獨有的專利技術——復合針&儲紗針,在滿足以往基本編織功能的同時,還可以進行織可穿、嵌紗、同行超難結構以及嵌花組織機構的編織。此外,該機型采用具有專利技術的羅拉系統,可以保證整幅編織,如袋狀織物、橫絞花及全成型等結構的編織,實現真正的3D組織編織。公司區域經理劉彪表示,將以“云定制平臺”為中心,通過EC、ERP、SCM、MES等系統,將設計、生產、營銷以及供應商等各大系統進行連接,實現眾包設計、智能生產供應管理、可追溯訂單交付、個性化柔性定制的全流程服務,進而建立一個全新的針織服裝產業鏈。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纖維制造生產線自動化物流輸送系統,可以提供完整的自動化物流輸送解決方案。該系統完全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作業模式,突破了制約產能提升瓶頸,不僅可以使制造企業在大幅提高產量的同時節省勞動力成本,也對產品品質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本屆展會,公司主推的懸掛式落絲系統,占地面積小、后期維護成本低,省去了機器人工序,現已應用在盛虹集團,獲得了廣泛好評。
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智能染色裝備同樣備受市場好評。業內人士表示,康平納的智能制造一方面是行業做前瞻性的、公益性的研究服務;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鯰魚效應”,擠掉整個市場不合理的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