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肯色州亨德里克斯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非常小型的環形激光儀,并嘗試用其監測一些地球物理作用,結果表明,新的儀器清晰地捕捉到了次聲的頻率變化。
龍卷風
2016年2月11日,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兩臺孿生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13億光年之外的兩顆黑洞在合并最后階段所產生的引力波。這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從此為人類打開了認識宇宙的一扇新窗戶。
美國物理學家AlbertMichelson于1881年發明了干涉儀,并于190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世紀60年代,環形激光干涉儀發明成功。此后,航空界開始開發和部署小型的導航用環形激光儀,以替代機械陀螺儀。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一直在研究能否通過次聲(頻率低于20赫茲的聲音,人類難以感知)來改善對災害性天氣事件的預警。近日,阿肯色州亨德里克斯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非常小型的環形激光儀,并嘗試用其監測一些地球物理作用,比如來源于對流風暴的次聲。
結果表明,新的儀器清晰地捕捉到了次聲的頻率變化。特別是,其在龍卷風漏斗抵達地面30分鐘之前就監測到了次聲。此外,研究還發現,來源于龍卷風的次聲可以傳播1000公里左右。這與之前NOAA的相關研究成果相一致。
研究者認為,30分鐘前通過次聲監測到龍卷風,再加上多普勒雷達的幫助,將能非常有效地改進龍卷風早期預警系統。此外,環形激光儀也能夠監測地震波所導致的旋轉效應以及來源于颶風和火山的次聲,因此也有望改善這些災害的預警。
編輯點評:目前雖然各類監測儀器在發展,然而對龍卷風地震等災害的語境卻不盡人意,要么沒法預測到,要么等捕捉到信息發布預警時為時已晚,造成巨大的損失,而如果利用小型環形激光儀配合多普勒雷達使用,業內對災害性天氣或者地質災害的預警必將更加及時,人們的生命財產也將多一層保障。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