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可以利用這次金融危機的時機,與國外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把需要的汽車技術購買過來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有多大影響?這影響是正面的多,還是負面的多?中國汽車企業在危機面前是潔身自保,還是勇敢面對?亦或是沖殺出去搏擊風浪,尋找機會?不妨聽聽多位專家的建議——現在是進行技術合作的好時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董建平
“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可以利用這次金融危機的時機,與國外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把需要的汽車技術購買過來。”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在日前我報舉辦的“新形勢下中國汽車運行與走勢”研討會上發表的觀點。
曾有業內專家表示,跨國公司對汽車技術的封鎖越來越嚴。而在我國汽車行業內,很多新興汽車或零部件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卻苦于缺乏技術。全球金融危機無形中賦予這些企業引進、購買先進技術的機會——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一些跨國公司難以為繼甚至瀕臨破產。這些處于艱難境地的公司,有可能愿意出售或與其他公司進行技術合作。
“汽車或零部件企業,在此時更容易獲得需要的技術和工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自主開發實力。”董建平稱。
可以利用時機獲取營銷渠道。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 白明
“金融危機下,全球汽車市場需求萎縮,可能會對中國汽車出口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中國汽車企業應該努力保持海外市場份額,一旦市場回暖,中國企業有可能成為領先者。”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如是說。
在白明看來,世界經濟發展走向現在還處于模糊期,未來很難預測。面對中國汽車有可能更容易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觀點,他稱:“有這樣的機會,但還要看中國企業能否把握住。”他提出,在一些跨國公司破產或被兼并的情況下,中國汽車企業可以吸收利用諸如人才、營銷網絡和渠道等生產要素。“被其他企業收購重組企業的銷售渠道,不一定會被完全整合。我國企業可以收購或與其他方面共用其銷售網絡。畢竟擴展海外營銷網絡是比較困難的事情,而收購和共用要比自己鋪設網絡更輕松。”他說。
“金融危機導致市場需求萎縮。但中國汽車出口量不大,出口國比較分散,還未形成規模優勢。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汽車出口會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形勢對中國車企國際化運作不是非常有利。” J.D. 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汽車調研總經理梅松林說。但他認為,在金融危機面前,中國汽車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挑戰仍然大于機遇。
梅松林認為,在經濟動蕩時期,企業需要“練內功”,比如提升產品品質、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車型、招賢納士。“只有現在練好‘內功’,危機過去后企業實力才可能增強。” 他補充說:“不僅是底特律的專業人士,國外各行各業的人才中,都有愿意來中國工作的人。”
全球金融“海嘯”可能加劇中國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兩極分化。“優秀的企業會利用這個機會夯實基礎,確定業內領導者地位,變得更加強大。而有的企業生存可能愈發困難。”梅松林稱。
金融危機已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影響,汽車制造無疑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作為汽車制造上游的汽車配件行業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從一位法國汽車配件商的境遇,可以一窺金融危機給該行業帶來的打擊。
法國媒體3日報道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配件生產商的境遇。這位中小企業的老板表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其訂單就開始出現下滑,到了8月初訂單則出現大幅萎縮。他稱現在的情況得用“災難”來形容。
今年2月份,這家汽車配件生產企業月營業額達到120萬歐元,到了10月每月的營業額降至50萬歐元。2月份他向一個汽車設備商每月提供15萬至20萬個零件,而10月該汽車設備商僅從他那里購買了4萬個零件。
訂單銳減使得這位老板不得不改變工作制度。其員工原本每周工作38.5小時,9月以后則恢復到很早以前的35小時工作制。除此之外他還被迫實施裁員,現在其雇用的員工人數比一年前減少了40%。現在除了繼續裁員之外,他還在考慮工廠每周關閉一個工作日。
這位老板認為,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實施多樣化生產。然而他認為,由于自己的企業專門從事汽車零配件的生產,要實施多樣化生產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而且難度很大。
對于汽車零配件行業來說,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金融危機令銀行緊縮信貸,而法國市場上的家用新車有近2/3是靠貸款銷售的。10月法國家庭消費信心指數達到創歷史新低的-47,這就意味著他們會在未來幾個月緊縮消費開支。法國兩大汽車商雷諾和標致雪鐵龍近日紛紛宣布大幅減產,這將進一步壓縮汽車零配件的市場空間。
這位企業老板表示,由于以前積累的利潤尚未分配給股東,截至目前企業的自有資金還算充足,按當前的情形還能堅持半年。他悲觀地表示,2008年底至明年年初將是汽車配件行業最困難的時期,會有許多工廠被迫關門停產或倒閉。
中國有句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套用在美國身上就是“有其政必有其民”。
從美國政府在財政上的政策,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國人的消費特征。
美國政府大量發行公債、放寬借貸、對油價高漲愛理不理的態度等,都為這個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埋下了伏筆。這種態度也可以在美國普通人身上看到,可以說,美國人理財的習性是政府財政管理風格的翻版。
開門見山地說,美式消費主要特征是沒有節制和不擅理財。美國人樂觀的性格本來是件好事,但這也令很多人沒有好好地為未來打算。
“以信用維持生計”
中國人不習慣問別人的經濟狀況,但美國人一般不介意告訴別人自己的狀態。自金融風暴以來,筆者和朋友聊起理財問題的機會多了,才知道原來很多美國人的財務狀況比想象得差。
美國有句話叫“live on credit”,意思是“以信用維持生計”。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樂于借貸給申請人,很多金融機構甚至租用大學校園內的地方,招攬尚在求學的學生。不懂理財之道的年輕人往往就此走進“財困”的胡同。
很多有固定收入的美國人在消費上都不太節制。筆者的一位同事,早就是“債奴”了,還是要透支信用卡的錢買一部新款iPhone“鼓勵”自己。另一位同事“赤字”更多,賺的錢只夠每月還利息,盡管如此,生活上的吃喝玩樂、玩夜店等習慣絲毫不變。
一張信用卡透支太多,還可以申請其他信用卡。美國的信用機構也樂于為他們服務,特別是那類只付利息的顧客,會為他們帶來長期而穩定的收入(美國信貸利息一般很高)。
雖然債臺高筑,平常在他們臉上都絲毫看不出一點苦惱。不知是否是習慣了 ,還是因為美國人的樂觀性格使然。如果把美國政府比作一個信用卡消費者,而中國、日本等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則可視作放貸的金融機構,如此,能更清楚地理解當前的國際金融形勢。
美國人的汽車消費更是要依賴其發達的信貸環境。通過分期付款購車在美國是很普遍的。通過各種金融信貸政策贏得客戶也成為美國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的“慣用”手段。為了贏得客戶,他們甚至推出“零利率”貸款購車。
沒有積谷防饑的意識
沒有儲蓄意識而在出現意外事件時難以應付,就發生在筆者的一位美國同事身上。她的丈夫是在伊拉克工作的美國人,由于是受美國公司聘用而且在危險地區工作,小時薪資高達一百美元。可惜工作兩年后,他患上癌癥,不得不辭退工作回到美國。令同事們都驚訝的是,她家立即面對嚴重的經濟困難。此前,就是不算加班工資和房屋、交通等津貼,他丈夫的月收入都應有一萬七千美元以上,但像很多美國人一樣,這個家庭并沒有儲蓄習慣,每個月都把錢花光。
沒有工作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收入的時候。雖然這個家庭按原來的收入已屬中產以上(美國約80%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1萬美元),但因為沒有積谷防饑的習慣,令一時失去主要收入的家庭,不單要設法維持生計,更要負擔昂貴的醫療費用。如果有天收到銀行的“收樓信”,相信他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高收入的美國人尚且如此,低收入的人又如何?在筆者家中租住一個房間的租客,雖然租金經常遲交,但似乎一點影響不到她的生活。就是交不出租金,她也還是會出外應酬,隨心所欲地消費。不久前,她甚至收到討債公司寄給她的信。美國人的用錢方法往往就是這樣不分輕重,事事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先后,對后果不以為意。
“故態”會否“復萌”
曾有美國朋友說,買房是一種束縛。他很樂于每月付租金,因為不用儲蓄買房子的首付款,賺的錢除了基本支出,可以全數用作消費,生活輕松些。他們的打算是,到老年時靠退休金或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金生活。
筆者問過幾位在還房款的人,如果失業或者房子被銀行回收怎么辦?他們嘴上說擔心,但是并不表現在行動上。
現在在美國已經有很多房主都變回租客,尚有職業的可以重頭再來,被裁掉的可以申請政府援助,半年內生活上應無問題。
在近來的金融動蕩中,僅從車市和樓市看,市場冷清許多,但很多人都認為,過不了多久又能興旺起來。美國人不是沒有危機感,但樂天和和自信滿滿的性格令他們很快忘掉教訓,繼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行事。這次危機大概會像以往一樣,對民眾的影響是短暫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山西朔州興泰源煤業有限公司綜采設備(過渡支架、采煤機等)采購
山西朔州興泰源煤業有限公司綜采設備采購項目已經立項并落實資金,受招標人委托就該礦所需綜采設備進行公開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