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全球最大機床生產商敗走中國

時間:2016-10-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一家有著14年歷史的機床工廠突然宣告停產。它的背后,既凸顯了全球機床市場下行的無奈,也可窺見機床巨頭策略失當后的忍痛調整。當然,不足為外人道的潛在經營風險也可能左右了這一決定。

8月30日,周二。這天成為了李翔在德克爾馬豪吉特邁(上海)機床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德馬吉)的最后一個工作日。

這天上午,他所在的公司突然召開了全員大會,管理層在會上向200多名員工宣布,工廠行將關閉。一周之后,李翔在獲得一筆解約金后,與上海德馬吉結束了勞動關系。現在,這座位于松江郊區的生產基地還有不到40人留守,以完成剩余的機床訂單。

上海德馬吉在2002年注冊成立,工廠所裝配的機床可用于制造各種金屬零部件。在制造業,機床的應用廣泛,有著“工業之母”的美譽。上海德馬吉的規模算不上大,不過它的所有者德馬吉森精機(DMGMORI)在業內卻是聲名顯赫,這家由德國德馬吉和日本森精機合并而成的公司在全球機床業排名第一。

2009年,德馬吉和森精機簽署協議,在生產、采購和研發方面開展合作,并完成5%的換股,兩者由此開啟合作。2013年,兩家公司宣布統一使用新的品牌名稱:德馬吉森精機(DMGMORI),以示雙方已發展至合并的新階段。

德馬吉在中國有三家子公司,除上海德馬吉外,另外兩家公司分別負責機床銷售和機床配件,目前已更名為德馬吉森精機機床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貿易公司),和德馬吉森精機機床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森精機只在中國設有一座工廠,于2012年成立的德馬吉森精機(天津)機床有限公司。

談及一個多月前的突然失業,生產線工人李翔現在已顯得頗為平靜。“之前也有聽說過工廠將停產的說法,但是沒想到這么快。”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從2012年開始,工廠的訂單量就每況愈下。

“最明顯的感受是加班少了,有時工作量都排不滿,這樣的情況在今年上半年特別明顯。”李翔回憶稱,在今年6月,上海德馬吉曾有過一次小規模的裁員,公司與30名正式員工及10名外包合同工完成了解約。

如果現在回溯這家工廠14年的歷史,人們可能會注意到:去年4月,上海德馬吉曾有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它最終未能讓其絕地逢生,反而成為壓倒工廠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次機會是一筆共計216臺機床的大訂單,來自三家廣東手機生產商。德馬吉旗下的貿易公司獲得了承接這批訂單的可能,按照慣例,這些型號為Milltap700的訂單被轉交至上海德馬吉生產。

Milltap700是一款主要針對手機制造商開發的機床,可用于打磨智能手機的金屬外殼。德馬吉和森精機合作研發了這臺售價約40萬元的機床,并在2011年推向市場,它是上海德馬吉所生產的Ecoline系列機床中最為廉價的一款。在德馬吉森精機的產品體系中,Ecoline定位于中低端市場,標價在40萬-180萬元之間,上海德馬吉可生產該系列的14種機型。

Milltap700的價格原本就不高,而這批大訂單的接單價則更低,它本算不上是一筆好生意,但對于正處于訂單低谷期的上海德馬吉而言,倒是有些雪中送炭的意味。

從2011年起,公司的訂單就持續出現下滑,產量已遠遜于2011年-2012年巔峰時的近1100臺。按照上海德馬吉2015年產量規劃A計劃,當年應生產659臺機床,與工廠2014年653臺的實際產量相當。考慮到市場前景可能繼續惡化,管理層在制定2015年目標時已多少有些保守。

上海德馬吉在2011年前后達到產量巔峰,與Ecoline機型在面世后最初幾年的成功息息相關。2006年,上海工廠主導開發了這款新機床。舍棄部分不必要的功能,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是其設計宗旨。這款針對中低端客戶開發的新機型被命名為Ecoline,其中的Eco就是英語“經濟型”的縮寫(Economy)。

2007年,Ecoline機型在推向市場后銷路相當不錯,這引起了德馬吉總部的重視,并因此決定,上海工廠未來將主要生產該系列的產品。原本以高端機床立身的德馬吉由此涉足中低端市場,Ecoline系列隨后衍生出多種細分機型,以適應不同的客戶。在Ecoline銷量的帶動下,上海德馬吉的產量此后不斷爬坡,在2012年達到1075臺的最高峰,人員規模也增長至350人左右。

德馬吉在2009年還專門成立了Ecoline事業部,負責開拓中低端機床領域。除了上海,波蘭、俄羅斯、美國以及日本也相繼設立了Ecoline的生產線以擴充產能。這項激進的戰略調整已經為上海德馬吉日后的落敗埋下了禍根。

隨著各地產能的擴張,為了平衡各方利益,上海工廠被要求只能承接中國、東南亞以及一部分南美市場的訂單,而它之前的銷售范圍則遍布全球。2011年,機床出口數量占到上海德馬吉總銷量的一半以上,到2014年該比例已縮減至約30%。雖然上海德馬吉向中國市場銷售的機床穩定在每年400臺左右,但海外版圖的縮水,使得工廠開始面臨訂單不足的困擾,產銷量大不如前。

此后幾年,Ecoline的市場銷量也并未如總部預想般地爆發。上海德馬吉的中層人士李穎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這款定位經濟型市場的機型變得“不再經濟”了,在與諸多低端機床競爭對手的比拼中逐漸喪失了優勢。

為了使Ecoline機型適應全球化生產,德國總部曾對其進行重新設計。這導致諸多中國本土的供應商無法再為Ecoline提供零部件,因為這些企業并沒有覆蓋全球的服務體系,Ecoline機型的成本也因此提高了20%-30%。

而德馬吉森精機的銷售體系也在無形中制約了上海德馬吉的市場拓展。在國內,貿易公司既銷售本地生產的Ecoline機型,也推銷面向高端市場的進口機型,后者均價在600萬-700萬元間。銷售進口機型所獲得的傭金更高,而這些進口機床又是德馬吉的傳統優勢產品,競爭對手相對較少銷售壓力更小。因此,想要讓貿易公司放棄進口機型,轉而優先推銷國產機型并不現實。

2011年之后,Ecoline機型潛藏的各種問題逐漸顯現。上海德馬吉的營業收入也從該年度的5.3億元回落至2014年的3.9億元。也恰是在2011年,中國機床市場步入了下行拐點,這一全球最大機床消費國的市場規模,從390.9億美元縮水至2014年的318.3億美元,下滑18.5%,中低端機床正是銷售量萎縮的重災區。

2015年2月,在上述手機客戶的大訂單出現之前,公司管理層就發現機床市場的走勢比預想的更為糟糕,曾被認為保守的計劃A也可能過于樂觀了。

對于上海德馬吉的管理層而言,接下這筆Milltap700的大訂單有利有弊。如果承接這批報價過低的機床,盡管收入有所增長,但盈利卻會下滑。如果拒絕這筆訂單,則可能因為訂單不足而尋求裁員,以縮減成本。

對于未來機床市場觸底反彈的預測,讓上海德馬吉決定賭一把。李穎解釋稱,“按照我們的估計,在2015年市場下滑后,2016年可能會有所回暖,如果工廠繼續保留目前的熟練工人,等到市場情況好轉時就可以直接正常生產。”

遵循著這一思路,公司用計劃B替代了計劃A。按照新方案,工廠在2015年將生產786臺機床,其中包括300臺Milltap700機床,及486臺其他型號的Ecoline機床。Milltap項目將帶來約9300萬元的收入,工廠當年保本的財務目標即可實現。

不過遺憾的是,現實并未如設想中那般發展。

2015年中,隨著手機市場出現波動,原本急于從上海德馬吉訂貨的三家手機客戶開始尋找各種技術的理由,拖延收貨。上海德馬吉工廠不得不更改交付計劃。去年10月,原本應在年底前出廠的216臺機床中,有120臺延期至當年的最后兩個月集中交付。

在上述項目發生此番變數之前,上海德馬吉已經采購了制造機器需要的所有原材料,這些材料的價格占到機器成本的約八成。無法交貨使得存貨高企,無法轉化為銷售收入,處境變得十分被動。

而由于這筆大訂單,上海德馬吉還陷入了另一場麻煩。

接單伊始,上海工廠的產能略顯不足,其打算從集團的其他海外公司處采購25臺Milltap700機床的半成品,在國內裝配后交付客戶。因設備閑置,上海德馬吉在采購時獲得了一定折扣。而當這些進口貨物被裝載在集裝箱內運至中國時,海關則認為它們的報關價過低,存在逃稅嫌疑,因此扣下了這些集裝箱進行價格核查。

核查范圍隨后擴展至上海德馬吉過往的非貿業務。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在上海德馬吉2014年的非貿業務支出中,有一筆超過2000萬元名為集團攤派的費用。

這筆費用包括Ecoline機型的品牌管理費、Ecoline機型傭金以及IT費用等,費用的收取方為德馬吉森精機或其下屬的子公司。在2015年及2016年,計劃上交的集團攤派費用均超過1400萬元。

不同于機器買賣這樣的實物交易,非貿業務指的是服務等無形的貿易形式。有不少公司借助于虛增非貿業務,偷逃稅金或轉移利潤至海外。

一位接近上海德馬吉的人士王磊稱,這些費用多名不副實,不應該由工廠來承擔,而集團攤派在過去數年長期存在,是一項頗為穩定的支出。

李穎則表示,集團攤派的市場、營銷等費用確實偏高,但是和集團內其他工廠相比,上海德馬吉攤派的金額不算多。這位上海生產基地的中層管理人士同時指出,集團不會通過這筆攤派費用尋求不正當的利益。

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文件顯示,截至去年8月,上海德馬吉總計拖欠集團1070萬歐元的債務未支付,大部分為歷年累積的攤派費用。“錢在賬面上出不去,多半是稅的問題。”王磊解釋稱,支付這部分費用需要通過虛假的合同更改其性質以通過審核,而這樣的操作存在被稅務部門發現的風險。

界面新聞記者試圖聯系上海德馬吉和集團相關負責人,不過并未得到其對海關核查公司非貿業務等問題的回應。

如果沒有這些來自集團的攤派費用,上海德馬吉的盈利情況不會如財報所顯現的那樣糟糕。公司財報顯示,在2010年盈利0.4億元后,上海德馬吉連續三年虧損(虧損額為0.04億元、0.6億元及0.2億元),直至2014年才再度盈利749萬元。在2011年,上海德馬吉為粉飾財務數據,曾發生一次財務造假丑聞,并在此后通過調低2012年和2013年的利潤,彌補此前的窟窿。

李穎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海關介入后,上海德馬吉的管理層開始意識到集團攤派費用曝光的風險,尋找會計師事務所以美化賬目。今年初,一家知名外資會計事務所承接了這項業務。

目前海關的核查仍在進行中,而在繳納保證金后,上海德馬吉已取回了此前被扣的那批集裝箱。

不過,這仍未能使上述訂單出現轉機。截至目前,上海德馬吉只向這三家客戶交付了不足100臺Milltap700機床。由于并未收取足額的訂金,上海德馬吉只完成了2015年生產計劃的約2/3。所生產的537臺機床中,還有近70臺無法交付客戶轉化為收入。這一年,中國機床市場也經歷了又一次大滑坡,年銷售額下降13.6%。

大訂單失控加之未完成年度目標,集團意識到上海德馬吉的運營難度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德馬吉森精機近一年發生的劇變也影響著上海工廠的命運。

在2009年合作之初,德馬吉和森精機這兩家分別來自德國和日本的企業尚處于平起平坐的狀態,但此后日系逐漸占據上風,并提高了在德馬吉的持股比例。到2015年4月,森精機所擁有的德馬吉股份高達52.54%,一年后,其持股比例躍升至76.03%。在森精機完成絕對控股后,執掌德馬吉20年之久的首席執行官Ru?digerKapitza宣布離職。日系由此取得了德馬吉森精機的絕對話語權,德系則完全失勢。

在掌握主導權后,日本總部在今年做出了一項重要決定:整合原德馬吉和森精機在全球范圍的生產基地,削減成本應對全球機床市場的低迷。

德馬吉森精機此前曾預測,全球機床需求量今年將下滑15%。不過在2016年上半年的財報中,這家機床巨頭承認,市場萎縮的情況比此前預估的要更為嚴重。今年前6個月,德馬吉森精機的銷售額為1853億日元(約合12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營業利潤35億日元(約合2億元人民幣),下降78%。

在整合生產基地整合的同時,德馬吉森精機的掌門人也決定結束Ecoline系列機型的歷史使命。

今年4月,德馬吉森精機關閉了位于日本千葉的機床工廠,這是Ecoline在日本的主要生產基地。而在市場疲軟的中國,類似的決策也在醞釀之中。

2015年,集團位于上海和天津的兩座工廠都面臨虧損。“在工廠虧損且產能都不飽和的情況下,必然要裁掉一個保另一個,從戰略上講這是沒有問題的。”前述上海德馬吉中層管理人士李穎分析稱。日系的天津工廠成立于2012年,其投資規模大于以Ecoline為主力機型的上海德馬吉。在日系占據集團的主導權后,關停德系投資的上海工廠并不令人意外。

“我們原本以為工廠會在2017年、2018年才關閉,沒想到這么快。”李穎稱,由于人力、用地甚至水電成本增加,上海已不太適合作為制造業的基地,公司曾有過遷址外地的打算。

他解釋說,根據公司測算,上海的人力成本目前已高于東歐,甚至相比德國也相差無幾。過去幾年,上海德馬吉在老員工離職后不再招募新員工,讓雇員人數自然下降,借此減少用工成本。

而熟悉該公司的王磊則分析稱,上海德馬吉在財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正被海關核查的風險,也是關停的原因之一。

今年9月,德馬吉森精機曾發布公告,解釋上海德馬吉關停一事。在這份措辭略顯模糊的聲明中,公司將關停工廠的原因歸結為集團戰略調整,并稱天津生產基地將承接上海工廠的部分制造能力。界面新聞記者獲悉,轉型后的上海德馬吉將主要提供技術服務,人員規模或將僅維持在20人左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