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10月17日)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載人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報道,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其中,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景海鵬
陳冬
本次飛行,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將要在軌生活33天,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長的一次載人航天飛行。
報道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二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檢驗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太空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技術;與天宮二號對接完成后太空人中期駐留試驗,考核太空人在組合體內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情況,以及太空人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如何對接?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空間交會對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其間,兩者從相距150米到最終完成對接的階段技術難度最大、風險最高。
在高速情況下毫厘不差地對接在一起,一雙犀利而精準的“對接天眼”必不可少。在此次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人員推出了全新升級的“對接天眼”——光學成像敏感器(CRDS),它由位于運輸飛船上的相機和位于目標飛行器上的目標標志器組成。
與在天宮一號上運用的第一代產品相比,升級版的CRDS產品在太陽雜光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上有了大幅提升。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人員龔德鑄介紹,在太空中,太陽光的照射強度是地球上的3到5倍,飛行器的“眼睛”在交會對接時很容易被閃壞,正因太陽雜光對產品的導航影響,以往交會對接時要選擇光線合適的時機,搶抓一天中最為合適的數小時“窗口期”。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已經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這將有力地支撐航天器在太空進行突發維修補給或航天員應急救生。
此外,五院技術人員還將敏感器首次捕獲時間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原來的約十秒縮短至不到幾百毫秒。
“這個時間就好比司機在開車時被強光晃到眼睛之后恢復正常視力的時間,‘眼睛’從看見目標到做出判斷的響應時間也大大縮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敏感器設計師劉啟海說。
與此同時,該產品在精度、重量、功耗等關鍵技術指標方面均超過了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更好地保證了交會對接過程的安全性。
天宮二號
揭秘飛船上的“小翅膀”
飛船飛向天空,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化作一雙小翅膀,助推著飛船在天空中遨游——這是許多人非常熟悉的畫面。此次,將有4雙小“翅膀”護送著神舟十一號飛向遙遠的天宮。這4雙小“翅膀”可不簡單,記者此次帶著大家對小“翅膀”的好奇,專訪了太陽能電池板研發專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周春林。周春林說:“此次為神舟十一號提供電能的太陽能帆板全部是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有望將材料和技術拓展到民用領域。”
周春林:此次神舟十一號在太空飛行時的全部電能都是由太陽能帆板提供的,這次神舟十一號共安裝了8塊太陽能電池板,每塊半板3平米,總共24平方米。這次太陽能電池板所用的電池片是高效率的砷化鎵太陽電池。而且這次從材料到電池片到整個帆板的基板及其制造基板用的材料全部實現了自主可控,全部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全部由我國自己生產制造。
百度人工智能聯合網友共寫萬行詩隨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太空
據報道,隨著神舟十一號飛船共同進入太空的還有太空郵局和百度向用戶征集的數萬封太空信,以及百度人工智能和網友共同抒寫的萬行詩。
太空信由百度聯合太空郵局面向公眾征集。短短一周的時間,數萬人通過線下“太空郵筒”及手機百度太空信入口寫下了他們對太空的祝福以及給家人朋友的書信,所有書信在與航天員完成太空之旅后,將會陸續寄出。
此外,據百度工作人員介紹,與太空信一起上天的還有一首萬行詩。該萬行詩將由百度人工智技術與網友共同完成:網友寫下任意太空祝福或夢想,百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寫成四行詩句。目前已經累計生成了數萬行詩句。
而在10月17日發射當天,網友也可以在手機百度首頁資訊流里找到萬行詩入口,點擊相關新聞就可以進入到征集頁面。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