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起,武漢新建的道路智慧停車系統,開始試運行收費。這一街頭智慧停車系統,可利用停車位地面的地磁傳感器裝置,即地磁車檢器,來實現感應智能計時功能。
在江漢區江旺路一側,有一排泊位,每個泊位的頭、尾和外側,都標有一組6位的數字編號,這是泊位“身份證號”。泊位正中間有一個比拳頭略大、嵌入地面的圓片,這便是地磁車檢器。依靠這兩個裝置,就能準確記錄泊位停車時間。
在泊位閑置時,泊位內的地磁車檢器會形成一個穩定磁場,一旦有車輛駛入泊位,磁場便發生改變,地磁檢測裝置將信息發送到停車收費后臺系統,開始計時計費。待車輛駛離后,磁場迅速恢復。依據磁場改變時長,即可準確判斷停車時間。而磁場改變情況與泊位“身份證號”一一對應,數據可實時傳回系統后臺。
泊位編號與地磁裝置相結合實現計時收費
在武漢,地磁傳感器技術還被用于交通數據采集方面。如在武漢長江大橋上橋處,地面便安裝有7個地磁傳感器,可準確測量經過大橋的車輛數量,實現了由以往的人工計數改為地磁傳感計數。
武漢長江大橋采用地磁傳感器技術,可精準測量過江車流量
另外,通過大橋上地磁傳感器上傳的交通數據,還可判斷道路的實時通信情況,計算出道路占用情況,并將數據結果通過誘導屏發布,實現與紅綠燈控制機協同,真正實現紅綠燈智能化。
目前,武漢智能交通體系的信息捕捉,主要由傳感線圈、高清攝像頭、地磁傳感器、GPS定位信息等多個系統完成。由于城市建設施工,最早成為智能交通系統的線圈被大量破壞,使用率日漸下降,高清攝像頭、GPS定位信息、地磁傳感設施等,開始被越來越多地用于智能交通領域。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