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
工業級自動人機交互機器人如何應用?視覺融合機器人如何運動和操縱?如何利用工業機器人實現動作規劃及倉儲自動化?在28日的Science機器人國際聯盟大會(以下簡稱“機器人大會”)上,22名來自德國、瑞士、美國等國的頂級科學家拋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議題,為佛山帶來最前沿的機器人理論和應用。
而這一次大會,也是美國著名的學術期刊《科學》首次“牽手”一座城市舉辦國際機器人大會,機器人界的“智慧大腦”匯聚,為“中國智造”實現新跨越搭建了一個學術交流、行業研討的平臺,而專家帶來的技術團隊和項目也可能落戶佛山,創新資源的對接將為佛山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此外,記者還獲悉,佛山不僅拿下了“首屆”還可能成為“永久舉辦地”。作為美國《科學》雜志中國代表,三航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向斯睿表示,會后雙方將對本次效果進行評估,目前均有意愿進行長期的合作,一旦達成協議,機器人大會將永久落戶佛山。
從首次到永久,將國際頂尖資源引入佛山,將創新資源匯聚佛山,在這場思想盛宴的背后,佛山緣何能受到《科學》的“青睞”,成為國際機器人大會的落戶地?
龐大應用市場引來國際智庫
大會首日,佛山市科萊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汝發早早來到會場,作為一家本土機器人本體生產商,劉汝發告訴記者,他希望借此機會,尋找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特點,找到合作的商機。
在大會現場,記者發現,與會的觀眾正聚精會神地參與到這場機器人領域的思想盛宴中,有的在認真記錄觀點,有的不時拿起手機拍照,也有企業表示希望在會后,能與專家們有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
而這樣的場景只是“佛山制造”積極擁抱機器人的一個縮影。在佛山,目前機器人已滲透至家電、陶瓷、機械裝備、汽配等大部分企業。
在美的集團中央空調事業部的工廠里,多臺AGV小車、冷凝器拌勻機器人和冷壓縮機搬運機器人在有序工作。去年,美的家用空調機器人的使用從2011年的幾十臺激增到800多臺,總體效率提升了15%以上。在另一家家電巨頭格蘭仕集團,一場斥資30億元的自動化升級工程也在進行。引入機器人后,新工廠的單線人均效率比傳統生產線提升了62%。
“這樣的工廠讓我感到非常震撼。”RandyMackey是日本DroneJapan公司的總經理,也是國際無人機開源社區創始人、第一代無人機飛控APM發明者,昨天上午作為專家代表一同來到美的集團參觀,眼前的無人化生產線讓他感到驚訝。
在整個珠西裝備制造業中占據超過半壁江山的佛山,擁有著良好的機器人工業基礎。而向斯睿直言,這樣的產業基礎,正是打動科學雜志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佛山則看中了《科學》背后龐大的全球頂尖科學家資源,“這一資源的引入對佛山乃至整個珠西裝備業的發展都是一大機會。”佛山市經信局局長李堅說,佛山作為民營制造業大市,蘊藏著大量“機器換人”的需求和市場土壤,但佛山本土機器人產業還不夠強大,急需注入外部動力。
他進一步解釋,佛山擁有大大小小的經濟單位接近50萬家,占大頭的是民營企業。然而不少民企的工業生產模式停留在傳統勞動力上,裝備跟不上,競爭力也隨之落后,因此需要在裝備升級上下功夫。
“《科學》雜志匯集了機器人等高端產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學界大名鼎鼎。《科學》牽手佛山,我們獲得轉型升級的智慧資源。”李堅表示,通過雙方的合作,佛山將可借《科學》的國際影響力,把佛山推向全球。
雙方或將共建機器人基地
就在機器人大會開幕的前一周,機器人大會主席、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云輝深入幾家佛山自動化企業進行調研,這也讓他對佛山機器人產業的成長熱情有了更直觀了解。“企業都有突破發展的迫切意愿,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在機器人集成方面。”
“同時,企業都急需一個專家庫,以應對技術研發的高要求。但不少企業在國內找不到合適專家,只能自己跑到國外尋找團隊和技術支持,但卻遭遇難題。我在南莊調研的幾家企業都有這個情況。”同樣調研過佛山的三航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楊金銘表示,瞄準了全球項目技術、人才等智慧市場與佛山自動化改造市場可能形成的碰撞火花,《科學》雜志希望未來能與佛山形成長期合作。
“如何能讓機器人大會成為一個永久落戶佛山的品牌大會?大會如何形成持續的影響力,甚至推動一些合作平臺的成立、項目的孵化?”楊金銘向記者坦露他最近的思考。
而有些更為具體的設想已在他腦海成型。“比如說,我們希望與佛山高校合作,進行產學研合作,或是共建一個機器人基地等等,充分發揮佛山未來的市場潛力。”
同樣看好與佛山合作前景的還有劉云輝。“機器人大會可以變成佛山一年一度的盛事,而且規模、專家陣容還可以更上一層樓。此外,不僅是國際性大會的落戶,更多技術項目也可以在這片制造熱土上扎根。”
在劉云輝和他周邊的研究學者以及學生聊天時,他發現不知何時起,“佛山”這座城市也開始出現在他們的對話中。“有一些研究VR、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學生提到希望把項目搬到佛山,他們看中佛山工作生活的高性價比和產業技術轉化環境。”